河北四庭柱張郃簡介 張郃最後是怎麼死的

2016-08-08 22:25:05

  張郃人物生平簡介

  張郃(?—231年),字俊乂,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與張遼、曹仁、夏候淵、徐晃並稱曹操手下五大良將。

  東漢末年,張郃應募參加瞭鎮壓黃巾起義的作戰,為軍司馬,後屬冀州牧韓馥。初平二年(191),袁紹取冀州,韓馥戰敗,張郃率兵歸附袁紹,任校尉。後因拒幽州割據勢力公孫瓚有功,升寧國中郎將。

  建安十二年(207年)秋,曹操為統一北方,開始遠征烏桓的作戰。曹操揮師北上,親率輕騎兵,晝夜兼程,疾速行軍,並以主力攀崎嶇小道,出盧龍寨,跋涉500餘裡,越白檀、平崗,進抵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以東。張郃與張遼共為先鋒,最終大破烏桓,張郃因功升為平狄將軍。

  張郃最後是怎麼死的

  太和五年(蜀漢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進攻魏軍,四出祁山,並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魏明帝張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隨大將軍司馬懿進駐長安(今陜西西安西北),督軍防禦蜀軍。時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紮雍、郿兩地,以作大軍後鎮。但司馬懿不同意,說:“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佈禽也”(《晉書·宣帝傳》),於是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4000人守上邽(今甘肅天水),自率主力西救祁山。

  諸葛亮亦分兵一部繼攻祁山,自率主力迎擊司馬懿。郭淮及費曜等部襲擊蜀軍,被諸葛亮擊破,蜀軍乘勢搶先收割熟麥,獲得軍糧。司馬懿依險防守,蜀軍欲尋決戰不成而後撤。司馬懿率軍尾隨至鹵城(今甘肅天水南),張郃說:“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不在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資治通鑒·卷第七十二》)。司馬懿不從,隨即又登山築營,與蜀軍相持。

  五月,魏軍諸將請求出戰,張郃乃奉命包圍祁山蜀軍何平部,攻而不克。而司馬懿自率軍攻諸葛亮,大敗而歸,退保營壘。六月,連天陰雨,軍糧運輸困難,蜀都護李嚴為推脫責任,假傳詔令,諸葛亮撤軍。司馬懿派張郃追擊,進至木門(今甘肅天水西南),蜀軍於高處設下埋伏,弓弩齊發,張郃右膝中飛矢而亡。

  張郃死後,追謚壯侯,其子張雄嗣,封郃張四子為列侯,並賜幼子為關內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