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人物簡介 歷史上張作霖是怎麼死的

2016-08-08 22:32:16

  張作霖一生的頭銜太多瞭,號稱“東北王”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執掌東北多年的北洋奉系軍閥首領,也是最後一個“北洋政府”的掌權者。在歷史書上,我們看到張作霖留著大胡子,一身的匪氣,他的確也是馬匪出身,從一個窮小子成為一個土匪,再成為東北王,直至手握軍權統治整個東三省,“東北王張作霖”絕對是20世紀上半葉的傳奇人物,這樣的大人物是怎樣走到今天的地步的?他又是個怎樣的人?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小窪村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出身貧寒的張作霖,有著東北人的豪爽,性格直率,1888年,其父張有財被賭徒打死,他和哥哥去報仇,不小心把對方打死瞭,哥哥最後被捕入獄,張作霖和傢人為瞭逃脫追捕就搬到別的地方去瞭。在隱姓埋名的那幾年,張作霖做過很多工作,打雜當木匠學手藝,嘗盡為生計奔波的滋味。

  1894年,適逢甲午戰爭爆發,便投入駐營口田莊臺的毅軍,後因表現出眾,被提拔為毅軍統領宋慶的衛士,後升任伍長。戰爭失敗後被遣返回鄉,落草為寇,在黑山南趙傢廟一帶劫掠,與趙傢廟村地主趙占元次女結婚,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的生母。

  1900年,義和團運動,沙俄侵占東北,地方官員逃走,沒有人為這裡的村子治安負責,張作霖於是在趙傢廟組織保險隊,負責維護村子的治安,張作霖本人不僅遵章守紀,而且維護治安,村裡的人對他很是稱贊,他由此聲名鵲起。

  1901年到1910年這期間,這十年是張作霖最為坎坷的人生階段之一,遭遇到金壽山勾結俄兵偷襲,逃往八角臺後躲過一劫的張作霖被推選為團練長,後又任馬隊幫的營長,憑借自己的英勇在當地頗有勢力,日俄戰爭爆發後,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先後為俄國和日本效力,東三省改制後又任巡防營前路統領,之後多次平定匪徒。

  1911年,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遭到國內革命人士的強烈反對,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即武昌起義,時任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奉命打擊革命勢力,袁世凱稱帝後,又對張作霖大大嘉獎。在袁世凱稱帝失敗後,又被黎元洪大總統任為奉天督軍兼省長。

  1917年,因馮德麟參與張勛復辟,奪其第二十八師兵權,統一奉省軍政,此時的張作霖不過才42歲。1918年9月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控制瞭遼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此後,張作霖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擴張勢力。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力主鎮壓,這一年他成為“東北王”,此後幾年地方軍閥割據,軍閥之間為瞭擴充自己的勢力也是在互相爭奪地盤,在直皖戰爭中助直反皖,隨後還發生過直奉戰爭等軍閥混戰,後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張作霖統領的奉軍也一度達鼎盛時期。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傢最高統治者,並組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統治者。在位期間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誘惑,拒絕簽訂不平等條約。震驚中外的皇姑屯炸車案。

  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好的炸彈炸毀,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

  張作霖早年闖蕩,做買賣,當獸醫,當兵,又組建起自己的隊伍,冒險拼殺,左右逢源,膽大心細,屢有不凡戰果,顯示出過人的智慧和軍事才能。辛亥革命後,這位“剿匪英雄”乘機擴展,成瞭東北舉足輕重的力量,進而成為獨霸一方的邊疆大吏、奉系首領。為鞏固自己的地位,實行瞭專制統治;為擴大自己的實力,既投靠和求助於在東北的日本人,又不甘心處處受制於人,並最終死於日本人之手。

  實際對於張作霖的評價有正面有負面的,正面的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占山為王然後勢力做大,成為一方諸侯。這些人主要為自己利益奮鬥,誰來侵犯自己利益就打誰。但是這些人往往有都是血性之人,也就是說殺人放火唯獨不賣國,他們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骨子裡知道做叛徒是絕對不可以得,張作霖就是這樣一個人。雖然,他曾經受到日本人的鉗制,也曾效力過日本人,但是原則和底線是不能觸碰的,就算是張作霖自己也知道這個底線,所以,他固守著最後一條底線,與日本人周旋,左右逢源,接日本人的力量壯大東北勢力的同時,又不願意聽日本人的,在民間他的支持率還是很高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