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蓮的由來是什麼?

2016-12-06 11:00:49

  三寸金蓮是指中國古代的陋習纏足,最早出現於宋代,是古代婦女古早 習俗的極端發展。人們把裹過的腳稱為“蓮”,而不同大小的腳是不同等級的“蓮”,大於四寸的為“鐵蓮”,四寸的為“銀蓮”,而三寸的便為“金蓮”。“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那麼三寸金蓮的由來,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傢解答解答。

  孔子時代(公元 前551年—公元 前479年)就視小足為正妹 的標準之一。相傳秦朝(公元 前221年)始皇帝秦始皇選正妹 時,女子小足也被列為正妹 標準之一。當然,那時的小足一般當為天然纖足,並非纏過。但由此,小足在中國男子心目中成為評價女子的條件之一。(兩千多年來,甚至在今天,仍有女子足長得嬌小為美的思想觀念。)。

  據《南史·齊東昏侯記》中記載,南齊東昏侯(公元 498年-500年在位)命宮女用金箔剪成蓮花貼在地上,然後令潘妃在上邊走,一步一姿,幹嬌百媚,走過的路上就像開出瞭許多金蓮,這就是所謂的“步步生蓮花”瞭。後來,婦女便稱女子纖足為“金蓮”。繼而,“金蓮”又被引申為婦女纏足鞋。沒有足夠的史料證明當時已把“金蓮”與女子之足聯系在一起,但由於“步步生蓮”這一現象的反復出現,就可能使宮廷中的婦女在語言中將“纖足”與“金蓮”之間的距離縮短。而在花卉中也確有金蓮這一花名,它同時也被稱為“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因此,女子纏足也被充滿詩意地稱作“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

  在中國,史學界一般公認“三寸金蓮”起源於五代南唐(公元 937年~975年)。履為禮服之足飾,據《逸雅》記載:“履禮也,飾足所以為禮也。”在唐以前各代仕女多穿用履前飾,有雲頭、如意等高頭紋飾。自五代李後主令舞娘用帛纏足,使腳纖小彎曲如新月狀及弓形,並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臺跳舞,飄飄然若仙子凌波,纏足因此而得名為“金蓮”。此後,宮內外女子皆仿效起來。並以纏足為美,為貴,為嬌,為雅。中國著名歷史學傢翦伯贊先生在《中國史綱要》一書中認為,中國婦女纏足從五代就開始瞭。

  纏足是一種陋習,是對女性身體極大的損傷,還好現代兄弟 廢除瞭這種慘無人道的古早 ,如果流傳到現代,也是一個讓人唾棄一種習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