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00:53
清代乾隆朝出過不少貪官。除瞭我們熟知的古今第一貪官和砷,在乾隆四十六年時,還出過一位很厲害的貪官,名叫王亶望。如果不是和坤後來天天向上,窮追猛趕,估計他就要成為清朝最大貪官瞭,比較好玩的是,負責查抄王亶望的閩浙總督陳輝祖比王宜望還貪,伺機占有瞭前者的絕大部分傢產,後來卻主動撞到瞭乾隆的槍口上,堪稱清朝歷史上最倒黴、最弱智的貪官。
陳輝祖和王亶望一樣。都是官二代,而且是大清官的官二代。不過他的父親更牛一些,是宰相陳大受。陳大受同志歷任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六部的部長做過三個,而且是最肥的三個。在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的時候,升任協辦大學士(相當於宰相)、軍機大臣(相當於宰相),地位顯赫一時。本著老子英雄兒好漢的慣性思維,陳輝祖一出道,就被乾隆招聘進瞭財政部——戶部,官居戶部員外郎,以後歷任陳州知府、安徽佈政使、廣西巡撫、河東河道總督、兩江總督等職。
按說做到這麼大的官瞭,也該享享清福,穩穩定定幹兩年,以求光榮退休瞭。不成想世道變瞭,乾隆朝後期不產清官,專產貪官。陳輝祖這位仁兄也隨波逐流,幹起瞭搜刮民脂民膏的勾當。在乾隆四十六年的時候,同為官二代的王宜望東窗事發。這位主兒,事情敗露也是自找的。當時甘肅的一件案子牽扯到瞭他。他本來死撐下也是可以糊弄過去的。誰知到他欣聞乾隆南巡,路過他任職的杭州,有意巴結一番,主動提出捐贈50萬兩白銀,以幫助政府共渡難關,修繕海塘。這麼大的派頭一下子就把乾隆震瞭。
乾隆懷著吃大戶的心情住到瞭他們傢,這邊看看,那邊瞧瞧,哪一樣都是真金白銀。好小於,比我還有錢,查!結果一查,王宜望同志在甘肅和浙江的腐敗事跡全部暴露,受賄總額超300萬兩白銀。對付貪官,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抄傢。抄王宜望傢的光榮工作就交給陳輝祖同志來辦瞭。
陳輝祖經過這麼多年的貪污腐化,膽子已經肥得流油瞭。原本乾隆是計劃讓他抄瞭王亶望的傢,把金銀財寶收歸自己的小金庫的。可是陳輝祖比乾隆還貪,直接就把王府中最值錢、最上等的東西都弄自己傢瞭。為瞭欺瞞乾隆,他故意另外假造瞭一份抄傢清單。按照程序,他應該交給乾隆的是這份假清單,哪知道這位仁兄看著堆積如山的奇珍異寶樂昏瞭頭,把真的那份清單交給瞭乾隆。
乾隆一看上面的珍寶。急不可耐地跑到小金庫去驗收。結果上面記載的玉瓶、玉山子等物件全無,仔細一核對,少瞭不是一星半點。就這樣,乾隆再次祭起反貪大旗。抄瞭陳輝祖的傢,順便逼其自盡。當時老百姓就這事編瞭首頗為喜感的歌謠:昨日抄人傢,今日被抄傢。貪官皆上路,百姓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