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簡介,張衡有什麼發明

2017-01-06 11:00:57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傢。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傢、數學傢、發明傢、地理學傢、文學傢,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張衡簡介,張衡有什麼發明?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傢解答解答。

  張衡的傢族世代為當地的大姓。他的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聖童,曾把傢傳餘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劉秀登基後張堪被任命為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益州的公孫述,立有大功。其後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被拜為漁陽太守。曾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此後在他的任期內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他又教人民耕種,開稻田八千頃,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謠歌頌他說:“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為官清廉。伐蜀時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對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珍寶毫無所取。蜀郡號稱天府,但張堪在奉調離蜀郡太守任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隻有一卷佈被囊。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少年時便會做文章。16歲以後曾離開傢鄉到外地遊學。他先到瞭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陜西省西安市一帶)地區。這一地區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瞭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瞭東漢都城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瞭後來著名的學者崔瑗,與他結為摯友。張衡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瞭六藝的道理,而且還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制造等。但在青年時期,他的志趣大半還在詩歌、辭賦、散文上,盡管他才高於世,卻沒有驕傲之情。平常從容淡泊,不喜歡與俗人相交。

  張衡擅長機械,特別用心於天文、陰陽、歷算。平常喜愛揚雄的《太玄經》,對崔瑗說:“我看《太玄》,才知道子雲(揚雄字)妙極道數,可與《五經》相比,不僅僅是傳記一類,使人論辯陰陽之事,漢朝得天下二百年來的書啊。再二百年,《太玄經》就會衰微嗎?因為作者的命運必顯一世,這是當然之符驗。漢朝四百年之際,《玄》學還要興起來的呢。”漢安帝早就聽說張衡善術學,公元 111年(永初五年),張衡被朝廷公車特征進京,被拜為郎中,再升任太史令。於是研究陰陽,精通天文歷法,制作渾天儀,著有《靈憲》、《算罔論》,寫得較為詳細明白。雖然在漢順帝即位初年再調動它職,但後來又任太史令,張衡任此職前後達14年之久。他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在這一階段裡完成的。

  公元 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瞭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推 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動 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動 的方向。經過試驗,與所設制,符合如神,自從有書籍記載以來,是沒有過的。曾經一龍機發,地不覺動,雒陽的學者都責怪不足信,幾天之後,送信人來瞭,果然在隴西地發生地動 ,眾人於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後,朝廷就令史官記載地動發生的地方。

  公元 139年(永和四年),張衡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公元 1009年(宋徽宗大觀三年),張衡因算學方面的成就被北宋追封為西鄂伯。張衡的地動儀,是哪個年代地動 監測最為標準的東西瞭,也是科技處於世界前沿的發明成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