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棒子簡介 為什麼叫他們為高麗棒子

2017-01-10 14:01:13

  高麗棒子(北韓語:고려봉자)是華人對北韓半島的北韓民族的貶稱。該詞早在清代就已出現,但卻是清末民國時期尤其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1931-1945)才廣泛使用。那麼高麗棒子簡介,為什麼叫他們為高麗棒子?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傢解答解答。

  “高麗棒子”一語來自明清時期北韓貢使團的雜役,古代北韓王國為中國的屬國,必須定期派使團向中國皇帝朝拜、進貢,貢使隊伍中由三使臣(正使、副使、書狀官)、軍官、譯官、醫官和雜役等組成。史學傢羅繼祖指出“棒子”原為北韓人對私生子的稱呼,由於這等人地位低下,故隻能在使團中充當雜役,由此傳入中國。

  根據南京大學歷史學系黃普基的考證, 棒子原本寫作“幫子”,原本指的是明清時期北韓貢使團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這些人由於地位卑賤、貭素 低下,在中國境內偷摸扒竊、違法亂紀,給中國政府和百姓帶來很大麻煩,因此造成瞭中國人對北韓人的惡劣印象,再加上明清朝廷以“柔遠”之姿態來優待使團而犧牲沿途官民的部分利益,致使中國百姓將帶來的不便歸咎到北韓使團頭上。而明清時期中國老百姓習慣稱北韓為“高麗”,所以就產生瞭“高麗棒子”這一蔑稱。它從一個特定的稱謂演變為“高麗棒子”這一含有貶義的泛稱的歷史過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時期北韓使團與沿途的中國百姓之間的矛盾。

  清朝康熙年間王一元所撰《遼左見聞錄》中的記載是關於“棒子”一詞的最早記錄。據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版的《皇清職貢圖》第一冊中“北韓國民婦”圖後一頁載:“北韓國民人,俗呼為高麗棒子。”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來華的北韓使臣洪大容亦曾記錄他們在京師(今中國北京)被中國小孩罵為“高麗棒子”的經歷:有乘車少婦,掀簾窺望,頗艷麗。平仲直視不回避,指點稱奇。其幫子看車者,蹲坐簾前,喃喃誶罵,平仲不知覺也。而已,有群童數十,競呼‘高麗幫(棒)子’,吆喝而追之。餘促平仲疾馳,僅以免焉。以上事實說明早在清代康乾時期,中國民間就普遍對北韓人使用“高麗棒子”的稱謂。

  棒子就是明清時期稱呼高麗人的一種蔑視的稱呼,這種稱呼是不好的,我們應當杜絕這種稱呼,用友善的態度對待其他國傢的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