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15:55
隻要是人們一提到管仲,都會想到他身邊站著的另一個人,那便是鮑叔牙。可以說沒有鮑叔牙就沒有管仲的今天,鮑叔牙處處謙讓、包容管仲,讓觀眾甚是感動,曾經動情說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因二人的關系極好,此世稱管鮑善交也。
鮑叔牙真心待友,讓後世人感嘆交友就該和鮑叔牙這樣的人做朋友,鮑叔牙也因而被稱為”千古一朋“。鮑叔牙,春秋時齊國政治傢,穎上(今屬安徽)人。亦稱”鮑叔“、”鮑子“。以善於知人著稱。相傳為夏禹後人,杞國公子敬叔之子。敬叔仕齊,采邑於鮑,故為鮑氏。而他和春秋時期的齊國名人管仲又是怎樣認識的?
管仲,名夷吾,字仲,謚號敬,史稱管子,出生於潁上(今安徽潁上縣),春秋時代的政治傢,哲學傢,周穆王的後代 , 被尊稱為”春秋第一相“。管仲少年時期傢庭條件不怎麼好,為瞭維持生計他不得不外出打工補貼傢用,在出去闖蕩的過程中結識瞭鮑叔牙。於是,二人商議一起合夥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傢裡沒有錢,所以開公司的註冊資金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鮑叔牙的傢庭條件比管仲好多瞭,鮑叔牙親眼見到管仲傢境貧寒,生活過得並不如意,因此不管在經商還是在從政上,鮑叔牙都極力幫助管仲。
管仲在和鮑叔牙做生意的時候,常常受到人們的詬罵,因為在分紅時管仲總是要比鮑叔牙得到的多一些,但鮑叔牙並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能夠多幫助管仲之處就盡量幫助他,早年的經商讓兩人更加信任彼此,也因此積累瞭一點小資產。隨後,管仲和鮑叔牙又一起參軍,當軍隊要沖鋒陷陣時,管仲就躲在軍隊的後面,慢慢跟上來,而當全體撤退時又迅速跑在隊伍前面,士兵們對管仲的這種行為不齒,連軍隊的領隊都想殺掉管仲,來告誡那些貪生怕死的逃兵。情急之下,多虧瞭鮑叔牙站出來,替管仲解釋:”管仲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他傢裡還有老母親,一旦他戰死,年邁的母親就沒人奉養瞭。“管仲聽完鮑叔牙此番言論,感動得流下眼淚。於是管仲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齊國的強盛離不開管仲,管仲的發傢離不開鮑叔牙。兩人從軍之後,跟隨瞭不同的主人,管仲輔佐公子糾,而鮑叔牙則輔佐公子小白,公子糾與公子小白既是手足又是政敵,但二人關系也沒有因此而疏遠。公子糾發現管仲是個人才,便留在瞭自己身邊輔佐自己,而鮑說牙呢也被齊小白看重,拜其為軍師。兩位至交,各自輔佐一個君王,都很賣力。齊襄公一死,齊國國傢內亂,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想在第一時間回齊國即位,為瞭爭取時間,管仲在齊國和莒國的交界處攔截到瞭公子小白,用箭射殺他,齊桓公倒在車裡,管仲以為除掉瞭齊桓公,便不慌不忙回魯國將公子糾送往齊國即位。當他和公子糾來到齊國時,卻被告知齊桓公已經即位。
管仲在氣憤的同時又不甘心,他帶著公子糾的人馬和齊國對陣,很快就被打敗瞭又匆匆逃回瞭魯國,魯國礙於自身勢力弱小,隻好將公子糾和管仲乖乖送回。公子糾當然就被除掉瞭,本來齊桓公很討厭管仲,想要一並殺死他的,結果又是鮑叔牙站出來為觀眾說話。桓公任命叔牙為相,叔牙辭謝,保舉管仲。他說:”您要治理齊國,我與高傒可勝任;若想稱霸諸侯,非管仲不可。“極力讓齊王放下身段和仇恨,齊桓公采納瞭他的建議,並以禮待之。
鮑叔牙推薦瞭管仲之後,把自己官職置放在管仲之下來輔助他。後來鮑叔牙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作官,有封地的就達十幾代,而且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政治傢。鮑叔牙容忍管仲的種種缺點,沒有因為富貴貧窮而另眼看待他的好友,”千古一朋“鮑叔牙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