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24:07
曹植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文學作品,他是曹操的第三子,雖然他沒有哥哥曹昂、曹丕那樣建功立業,他柔弱的性格也致使他不能駕馭這個動亂的時局,但是父親很是欣賞他的文學才華,他也的確才華橫溢,文質彬彬手無縛雞之力的曹植,因為哥哥對自己妒忌猜疑,又親眼看到曹丕迫害瞭同宗族的許多兄弟,自己整日就在憂鬱和悲憤中度日,後42歲憂鬱而逝。其實,曹植真的死得不值,被嫉妒死,他想不通自己的親哥為什麼會對自己和其他的兄弟動手,明明自己根本沒有勢力和實力和哥哥抗衡,可是這世道就是這樣,槍打出頭鳥,曹植的文采太好瞭,德仁兼備,民眾支持率很高,這樣的弟弟怎麼能讓曹丕放心。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記得曹植那首《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僅是曹植想問他的哥哥曹丕,我們大傢也都想問問曹丕:“相煎何太急啊?”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人,出生於東武陽,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傢,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操、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以曹氏父子為中心的與圍繞在他們周圍的一群文學文人形成瞭建安文學,形成瞭一個文學集團,可想而知,曹氏傢族在文學上的地位有多高。
曹植從小就隨軍行止,和其他兄弟一樣是在戎馬倥傯的生活中成長起來的,跟隨父親征戰的時候,曹植也沒有閑著,他雖然稍顯的文弱,但是卻很聰明。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傢也曾廣泛涉獵。因為太聰明,才華璀璨奪目,他的父親曹操每次看到他的文章,總覺得這並非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但是每次找來曹植問答,他都反應敏捷,對答如流。曹操就開始對曹植另眼相待瞭。
曹植除瞭文學方面大有造詣外,他個人的品行也是受人稱贊的,雖然自己的傢境很不錯,但是絲毫沒有沾染紈絝子弟的壞習慣,相反還是個翩翩公子,他不僅不追求奢侈,不講究莊重的儀容,對車馬服飾都不求有多艷麗、奢華,看得過去就行,加上曹植這個孩子,沒什麼壞心眼,人很誠實率真,這樣的曹植在曹操的眼裡是可以托付江山的,是一個賢明的君主應該有的樣子。
在建安十一年,曹植15歲這是他第一次隨父親東征,18歲他和父親一同回到瞭傢鄉。從建安十一年到建安二十年,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他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父親曹操的眼裡,曹操是越來越器重曹植瞭。建安十五年的時候,曹操在鄴城所建的銅雀臺落成,曹操召集瞭一批文人雅士“登臺作賦”,很多人都參與到這次盛大的文學盛宴裡,曹植算一個。眾人之中也隻有他是提筆稍加思索就一揮而就,從此曹操對曹植是寄予厚望,並多次向身邊的人表示“吾欲立為嗣”。誰曾料到,曹操的這一想法,非但沒有給曹植帶來什麼福分,相反給他後來制造瞭不盡的痛苦,使他無形之中卷入爭奪太子的漩渦之中。
在二十五歲之前,曹植的整個生活狀態是很好的,飽讀詩書,作品相當多,而且題材廣泛,這個時期的曹植是最富有活力的,但是到瞭建安十九年,曹植的日子開始不好過瞭,因為自己生性比較自由,率性而為,加之文人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又不註意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讓曹擦開始擔心他能否擔此重任。建安二十二年,某次曹植可能喝高瞭,就私自駕著傢裡的寶馬到禁道上縱情馳騁,早就把父親的告誡拋到九霄雲外,曹操知道這件事大怒,處死瞭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曹植醉駕不僅失態,最重要的是父親曹操對他的失望。
大概文人都離不開酒吧,畢竟曹植的父親曹操也在他的作品裡曾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植也跟他父親一樣,不同的是,曹植是個酒鬼,做事太任性,一喝起酒來隨著性子就停不下來。加之,最近曹操對曹植是越來越不滿,曹植心裡可能也鬱悶吧,喝酒就更厲害瞭。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讓曹植帶兵解救曹仁。命令發佈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於是曹操對曹植徹底失望,不再重用他。
曾獲其父曹操的寵愛的曹植,曹操也曾一度欲廢曹丕而立其為王世子,得曹丕之嫉恨也在情理之中。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對,曹植真的就被立為世子瞭,曹丕與其弟曹植的鬥爭也就從這時代開始瞭。曹丕本來就是個很有城府的人,弟弟曹植以前因為聰慧常得到父親的寵愛,作為哥哥又想坐上皇帝位子的曹丕,當然對弟弟是羨慕嫉妒恨的。等到曹丕真的當上皇帝後,對曹植就是無盡的嫉恨,怎麼看都覺得弟弟不順眼。其實,哥哥曹丕哪裡知道,曹植根本就沒有心思和哥哥爭奪這個寶座,曹丕為瞭上位偽裝極好,他知道父親喜歡什麼,隻需要投其所好就可以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