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三國命運的十大人物 智勇雙全的男人

2016-08-11 22:33:3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戰亂不斷,各國君王明爭暗鬥,時常面對戰爭的沖突,每個將領有自己的盤算。在戰亂不休的年代裡,他們改變瞭三國的格局,影響瞭三國進程發展。那麼下面中國小編將為大傢盤點改變三國命運的十大人物。  

  改變三國命運的十大人物NO.10 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古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傢,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賈詡號稱三國時代第一毒士。這個稱呼名副其實。董卓被殺後,西涼軍團望風潰逃。司徒王允——就演義中獻上貂蟬那傢夥——非常自大,下瞭一道命令,所有追隨董卓的西涼將士一律處死。董卓部下大將李傕郭汜想著拋棄軍隊,躲到山中去。這時候,隨軍的謀士賈詡勸說,若是現在就逃,隨便一個村治保主任(亭長)就可以把二位將軍綁瞭殺掉。不如以為董卓報仇的名義,率軍反攻長安。成功,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失敗,也不過一死。兩位大喜,糾集瞭幾萬兵馬打入長安。於是,整個關內千裡之地,數百萬百姓全部被禍害死瞭。漢朝重新振作的希望也徹底覆滅。中國真正進入瞭諸侯紛爭的噩夢中。這個噩夢持續瞭數十百年。十分之九的人口都被屠。

  智:★★★ 勇:★★

  

  改變三國命運的十大人物NO.9 袁紹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漢末著名軍閥。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傢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初為司隸校尉,於初平元年(190年)被推舉為反董卓聯合軍的盟主,與董卓交戰;但不久聯合軍即瓦解。此後,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擊敗瞭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於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袁紹是漢末最有名的官二代。袁傢號稱四世三公,人脈關系無人可比。袁紹本人也非常會做人,在董卓亂國時,袁紹出任關東聯軍盟主。之後,他乘勢奪取冀州權力,一度占據瞭冀州、並州、青州、幽州。當時天下號稱九州,袁紹占據瞭近二分之一。並且,當時的冀州乃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後來曹操自封魏公,領冀州牧,就是不放心把冀州交給別人。袁紹兵強馬壯,是漢末最強諸侯。沒想到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歸根到底,袁紹這種靠祖上關系的傢夥,都比較自大,最終滅亡,也是必然。

  智:★★★ 勇:★★★

  

  改變三國命運的十大人物NO.8 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傢、軍事傢,官至丞相、荊州牧、右都護。

  在三國中,東吳能夠存活到最後,和東吳代有人才密切相關。且看東吳歷任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各個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軍事傢。陸遜的夷陵之戰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戰役。經過這一戰,劉備的野望徹底終結。吳國成為三國中二號強國。後來,陸遜因為參與到孫權立太子事情,最終被孫權害死。不過,陸遜養瞭一個好兒子,繼續充當東吳屏障。陸抗在世,晉國人不敢南下。陸抗死後沒多久,吳國就被滅瞭。

  智:★★★★ 勇:★★

  改變三國命運的十大人物NO.7 孫策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在演義中,孫傢江山是孫堅打下的。孫權也經常說,孫氏在江東已經三世。其實,孫堅到死,也不過是袁術的一條狗。他死後,兵馬都被袁術收回。孫策少年英武,有小霸王之稱。他帶著幾千兵馬橫掃江南,逢戰必勝,短短一二年間就確立瞭江東霸主地位。不過,他這個人性情暴躁,也有些好殺。殺掉瞭一些江東豪門,激起瞭眾怒,最後被人刺殺。孫策兒子太小,白白便宜瞭弟弟孫權。孫權掌權後,對哥哥的兒子很不好,也屬於沒良心的傢夥。孫權稱帝,追封爸爸為皇帝,追封哥哥為長沙恒王,太差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