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歷史上最愛禦駕親征的皇帝

2016-08-11 22:51:11

  要說到提高士兵士氣最好的辦法,古往今來,不外乎是領導人的親臨鼓舞,但是這種方式在古代有個專有名詞,叫“禦駕親征”,因為,這樣會讓士兵們覺得皇上在乎軍人的性命,畢竟同生共死是最能產生友誼與好感的。

  而且,這種方式在古代用的也不少,成功的也不少,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元太祖成吉思汗、忽必烈、清朝的努爾哈赤、康熙等等,不過,以上的這些人物都比不上一個人,那就是明成祖朱棣瞭,這個可是親征狂人,也因而明成祖死在瞭沙場。用現在的話來說,戰死沙場是我最好的歸宿。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最愛禦駕親征的皇帝——明成祖朱棣吧。

  明成祖朱棣簡介

  明成祖朱棣,漢族,是中國明朝第三位皇帝,後世稱之為永樂大帝,與李世明一樣,雖然都是謀權篡位,但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君。二要說的到朱棣其人,就不得不說其奇怪的癖好瞭,人都說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他倒好哪裡有危險哪裡去,專愛禦駕親征。

  據歷史記載,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其先後出征蒙古,南征安南,而後又親征望海。不過,這種現象並不是在朱棣在位期間才開始的,在早洪武年間,元朝餘孽蒙古貴族勢力雖說在明朝軍隊的四分五散,但也是不完全殲滅。

  明成祖朱棣第一次禦駕親征

  據記載,元順帝逃往漠北後,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死於應昌(今內蒙古多倫東北)。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逃往和林,史稱“北元”。

  而朱棣繼位後朱棣為瞭徹底解決元朝的殘餘勢力,他一方面與蒙古貴族勢力修好,封蒙古部落酋長為王,賜予金銀、佈帛、糧食等物品,爭取相安無事。

  另一方面,如果蒙古貴族無理侵擾,就給予堅決打擊。直到明永樂七年也就是1409年,朱棣派遣使臣郭驥去韃靼,結果被殺,這個事件成瞭戰爭的導火線。朱棣忍無可忍,遂決心征討韃靼。

  永樂八年,明成祖朱棣命令淇國公丘福為征虜大將軍,王聰、火真副之,王忠、李遠為參將,率精騎10萬出征韃靼。同年八月,丘福率軍出塞,前鋒抵達臚朐河南岸,殲滅瞭靼韃的遊兵,乘勝過河,俘敵官員1人。丘福不顧諸將勸阻,對俘虜的話信以為真,並讓其為向導,結果,孤軍深入,中瞭本雅失裡的埋伏,五將軍皆歿,全軍覆滅。敗訊傳至朝廷,朱棣大為惱怒。為瞭消塗邊患,決計禦駕親征。

  此次是明成祖朱棣第一次禦駕親征。

  而明成祖第二次禦駕親征是在永樂十二年

  明永樂十二年三月也就是1414年3月,朱棣的車駕由京師出發,並讓皇太孫從行。四月,師至興和,舉行大規模閱兵式。六月初,前鋒在三峽口,擊敗瓦剌部遊兵。朱棣乘勢向西北方向進攻。行至忽蘭忽失溫,遭瓦剌軍的依山阻抗。

  朱棣便以精騎引誘瓦剌軍離開山勢出戰,另外部署神機炮及時炮擊,自己率鐵騎沖入敵陣,殺敵無數。瓦剌軍遂大敗。朱棣順勢追擊,並分兵三路夾擊瓦剌軍的反撲,親率一路精騎再次沖入敵陣,瓦剌軍敗遁。瓦剌部受此重創,此後多年不敢犯邊。次年,瓦剌向明朝貢馬謝罪。

  而在朱棣第二次親征後,韃靼部在明朝幫他打敗瓦剌後,經過數年的恢復,勢力日漸強盛起來,曾兩次乘瓦剌部為明重創之危擊敗瓦剌部。對明朝,阿魯臺改變依附政策,重新反叛明朝,輕侮或拘留明朝使節,並時常出沒塞下,騷擾劫掠。朱棣為此致書勸止阿魯臺,但阿魯臺不予理會,依舊我行我素。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朱棣與1421年十月決意第三次親征。

  1422年2月,朱棣令調用驢34萬匹,車177500多輛,挽車夫235000多人,共運載糧食37萬石,隨大軍出征。三月,車駕出北京,主力仍沿故路北上。軍至宣府東南之雞鳴山時,阿魯臺聞悉朱棣親證,乘夜從興和逃跑,避而不戰。諸將請求追擊,朱棣命暫緩追擊。

  同年五月,師過偏嶺,舉行閱兵式。朱棣告諭兵將:“兵行猶水,水因地而順流,兵因敵而作勢,水無常行,兵無常勢,能因敵變化取勝者,得勢者也。”為瞭鼓舞士氣,朱棣作平虜曲,供將士傳唱,七月,師至煞胡原,俘獲阿魯臺部屬,從而得知阿魯臺丟馬棄甲從闊灤海北遁。

  同年九月初,朱棣班師回朝。

  明成祖朱棣第四次親征

  真所謂野火燒不盡春分吹又生,這不,在被打瞭三次之後,韃靼首領阿魯臺又開始造反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