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2:54:22
人們歷來特別容易把這個問題和那些手握重權、重兵的文臣武將的政治野心聯系起來。嶽飛卻在後來的一封密奏中,又一次談到這個問題。事實上,這件事確實是嶽飛的心病。當時,金人扣住宋徽宗、宋欽宗不放,有著重要的政治原因。趙構稱帝後,金人就曾考慮將宋徽宗放回去,以削弱趙構的影響。
後來一直存在著一種可能,就是金人以武力扶植宋欽宗嫡系的傀儡皇帝,這位傀儡皇帝具有趙宋帝國先天的正統地位,將使南宋政權相當難堪、被動。當時,部分地為瞭對抗這種可能,趙構從太祖趙匡胤一系挑瞭兩位皇室子孫,過繼到自己名下(趙構的兒子因為宮女踢翻銅鼎受驚而死,他自己又因為在戰爭中受到驚嚇而喪失瞭生殖能力),但沒確定究竟由哪位繼承皇位。嶽飛的提議,從抗金的現實出發是好意,但這種好意是否能被皇帝接受,卻大成疑問。
第三就是趙構一心議和,金兀術又有“必殺嶽飛而後可和”的話,這樣就迫使趙構下瞭殺害嶽飛的決心。
在中國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迫害忠良的事,那罪大都記在一兩個奸臣頭上。其實奸臣固然可惡,可沒有皇帝默許和慫恿,哪個奸臣能成氣候?所以來揭秘吧認為,該跪在嶽墳前請罪的,是宋高宗趙構,該讓我們反思的,是我們解讀歷史時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