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2:54:31
2.在他死後接連下的《皇太子謚孝敬皇帝制》和《冊謚孝敬皇帝文》中都提到他有“舊疾”、“沉疴”。五月五日的制文:“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弘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永訣於千古。”八月五日的冊文:“頃炎氛戒節,屬爾沉疴,實冀微痊,釋餘重負。粵因瘳降,告以斯懷,爾忠懇特深,孝情天至,聞言哽咽,感絕移時,因此彌留,奄然長逝。”都詳細記敘瞭李弘臨終時的情況。《舊唐書-孝敬皇帝弘傳》所錄制文與《唐大詔令集》所載略有差異,多“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幾個字,這就具體說明是肺癆病瞭。
3.當年八月十九日李弘安葬於恭陵時唐高宗寫的《孝敬皇帝睿德記》,也說李弘聽到父皇將推大位,聞言哽泗,“伏枕流欷,哽絕移時,重致綿留,遂成沉痼。西山之藥,不救東岱之魂;吹湯之醫,莫返逝川之命。”還提到瞭搶救醫治的事。《金石萃編》卷五十八收錄瞭這篇碑記,王昶在跋文中並說:“太子之薨,由於多病,而又聞禪位之語,蓋致不起也!”他反問:“即使太子受禪,天後自度亦不難制其子,何至以請嫁二主激怒,遽萌殺子之心!”他是不同意歐陽修、司馬光的說法的。湯用彤先生贊同王昶的看法。他考證敦煌卷子中的禦制《一切道經序》是按武則天口氣寫的,甚至是武後自己撰的。分析序文中略贊孝敬皇帝之德,並有“拂虛悵(帳)而摧心,俯空而咽淚,興言鞠育,感痛難勝”等語,他說:“李弘本多病,聞高宗欲讓位給他,因茲感結舊疾增甚,醫治不愈終致死亡。而觀《序》文,武後自言感痛難勝,為寫《一切道經》,與高宗在《紀》《(孝敬皇帝睿德記》)中說:‘天後心纏積悼,痛結深慈’亦相吻合。這些都完全否定他書關於武後殺子之傳說”。
總結:盡管李弘和母後確有權力之爭為背景的種種矛盾沖突,但他畢竟已患瞭多年的肺癆,由父皇發佈的多個制詔文書可以作證他是病亡的,不是母後害死的。但事情真是一波三折。1995年西安新出一方李弘的太子傢令閻莊墓志銘,閻莊死於李弘去世的當年,“積俄侵,纏床而遘禍;浮暉溘盡,隨鶴版而俱逝”。銘文雖晦澀,顯然他也是遭風霜相逼,飛來橫禍而死。且閻莊作為名臣閻立德的次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不載,似有被除籍之疑。由此聯想李弘之死又是撲溯迷離。難為撰寫志文的李儼,與他們同在東宮任太子率更令,當時雖不能公開仗義直言,還是借這方埋入地下不為時人所知的墓志,閃爍其辭,故意留下兩人一前一後枉死的蛛絲馬跡供後人揣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