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2:52:00
瞭解歷史上著名事件“五胡亂華”的人,都會看到冉閔這個名字。這時候,不禁想到要去瞭解與這個歷史事件相關的人物。那麼冉閔是誰?他在五胡亂華這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做出瞭什麼貢獻?今天,的小編為大傢整理瞭與冉閔相關的信息,一起來往下看。
冉閔是五胡亂華時不折不扣的“第一殺神”、“第一戰神”,面對北方胡族的大舉入侵,身為漢人的冉閔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改變瞭漢族險些被滅族的命運,可謂震古爍今、力挽狂瀾,堪稱是漢族的拯救者。別的不談,光是冉閔的戰績就幾乎是超人的,再加上他頒佈“殺胡令”,主張漢族“以殺止殺、以暴制暴”來反擊侵略中原的北方胡族,這種思想非常類似於今天二十一世紀的“憤青們”的思想。冉閔的事情不能多說,說多瞭都影響民族團結瞭。傑出的軍事智慧、驚人的征戰成就、愛國的憤青思想、崇尚武力但沒有什麼政治智慧,這些都使得冉閔很像21世紀某位愛國憤青的穿越。
冉閔大帝----一個拯救瞭中華文明卻被刻意遺忘的人
很少有一個歷史人物像冉閔這樣充滿爭議,以至於主流教科書因為無法定論而不得不將他忽略。在那個扭曲的時代,他的行為也可以說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評價他?目前我所找到最早持這一觀點的是清未學者荊駝寫的“冉閔傳”,稱冉閔“振古鑠今,扭轉乾坤”(見《江蘇》,11/12期合刊本(光緒30年4月1日),頁89,104-5)。據晉朝時期的“晉·江統〈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瞭當地漢人人口。
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晉紀》《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編《晉書》卷65《王導傳》據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這就是說,南遷的人超過瞭半數。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匈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裡。(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殘暴。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裡隻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石虎發男女16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墻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40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50萬人造甲,17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5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污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墻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裡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伴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
閱讀推薦》》》》》五胡亂華發生在什麼時候?揭秘五胡亂華的歷史原因
石虎將邯鄲(一說臨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裡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住在“富麗堂皇”宮殿裡的石虎,竟笑曰:“我傢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傢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殘留的漢人,為瞭免於屠殺,紛紛築堡自衛,與胡人對抗。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些人認為的“塢堡遍地都是”,當時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裡才有一個。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傢,少者千傢五百傢。”
由此推測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不過400萬左右。大屠殺瞭多年之後,石勒估計也殺累瞭,聽取瞭謀士要他建立“根據地”做“皇帝”的建議,改變策略,開始有瞭收降漢人做奴隸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殺。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據漢人張賓的建議,定都襄國(今河北省邢臺市)。中原農業經濟得到一點恢復。在南方石勒長期與祖逖將軍作戰.祖將軍死後,沒人能有效的組織北方各堡與胡人對抗。公元320年前後,屈指可數的幾個保壁大帥也最後降石趙,石趙王朝完成瞭對中原和關中的牢固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