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江南四大才子都是誰?江南四大才子簡介

2016-08-13 12:52:54

  文征明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及父親都是文學傢。但文征明幼時並不聰慧。稍長,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終於“大器晚成”。

  文征明擅長山水,亦工花卉、人物。早年畫風細謹,中年較粗放,晚年漸趨醇正。傳世佳畫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 《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遊圖》、《靈巖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文征明還工行草書,尤擅小楷,篆、隸、正、草 無所不能。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後人臨摹的范本。他與祝允明、王寵,同被譽為明代中或書法“三大傢”。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 賦》等。

  文征明卒於嘉靖三十八(1559年),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墓在吳縣陸墓文陵村。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禎卿

  徐禎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蘇州)。明代文學傢。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傢傢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於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征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臺行》。同年中進土,後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博士。

  徐禎卿在詩壇占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及第後與明文學傢李夢陽、何景明交遊甚密,悔棄少作,齊倡復古。與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 九思、王廷相並稱“前七子”。所作《談藝錄》,隻論漢魏,六朝以後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古之論。其詩格調高雅,縱橫馳騁於漢唐之間,雖刻意復古,但仍不失 吳中風流之情。

  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其墓葬於虎丘山西麓萬點橋的鬱傢浜北端。徐恢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