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對北周政治有什麼影響

2016-08-13 13:33:21

  府兵的前身,由賀拔嶽的武川軍團、侯莫陳悅軍團中的李弼軍團以及隨孝武帝入關的北魏宿衛禁旅這三部分組成,這些軍隊都是鮮卑化的軍隊,尤其是武川軍團,前身是六鎮鮮卑,大都是拓跋族成員,隨著拓跋族的封建化,他們的地位下降,因此,他們參加瞭六鎮起義和河北起義;但是,他們又錯誤地認為是漢化導致他們的地位下降,而看不到漢化是歷史的進步和必然,竭力想回復到原來的氏族部落關系中去,宇文泰出身武川軍團,對這種心理十分瞭解。

  因此,在建立府兵時,就采用瞭鮮卑族原有的部落組織,即八部之制,作為編制新軍的藍本。在士兵和軍官之間的關系上,保持鮮卑舊日的氏族關系。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又以有功諸將繼承鮮卑三十六國及九十九姓,除有的將領本來就用鮮卑復姓的不予更動外,那些已經在太和改制時將復姓改為單姓的將領則重新改為復姓,已采用漢姓或本來就是漢姓的,則賜以鮮卑姓,如李虎賜姓大野氏、李弼賜姓徒何氏、趙貴賜姓乙弗氏、楊忠賜姓普六茹氏,凡所統領的士兵皆以他們主將的鮮卑姓為自己的姓氏。

  宇文泰借用氏族部落的血緣紐帶來組織府兵,使官兵之間蒙上瞭一層宗族的親密色彩,以搞好將領和士兵間的結合,提高府兵的戰鬥力。事實上,府兵的組成,並沒有也不可能真正倒退到氏族關系中去,但由於這種兵制多少帶有一些過去部落兵制的色彩,因此從那些曾經淪落為兵戶的六鎮鮮卑來看,身份提高瞭,地位改善瞭,從而使府兵的戰鬥力也增強瞭。

  宇文泰善於謀略和指揮。在軍事上主要依靠來自北鎮尤其是武川的鎮人,他們以後成為西魏、北周政治上的支柱。宇文泰與東魏多次作戰,互有勝負。大統三年(537年)春,東魏攻潼關,宇文泰率精銳出潼關左面的小關,攻其不備,大敗東魏軍,東魏大將竇泰自殺。秋間,東魏十萬人進至沙苑(今陜西大荔南),宇文泰以不滿萬人的弱勢兵力,乘東魏軍輕敵不為行列,親自鳴鼓奮戰,獲得大勝,俘虜七萬人。西魏軍曾兩次進到洛陽。大統九年(543年),邙山之戰,宇文泰率軍黑夜登山進擊,高歡僅而獲免。次日再戰,宇文泰軍不利退還。西魏財力兵力都不如東魏,軍事上以守勢為主,如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曾多次抵抗東魏來攻。西魏的東境,大體與東魏以黃河為界。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