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46:45
10月17日,《申報》詳細報道朱德和彭德懷二位八路軍將領。該報道采用中央社記者王少桐由太原發來的訪問八路軍指揮部的通訊,生動描繪瞭王少桐會見朱、彭正副總指揮的情形。記者在訪問之餘還實地考察八路軍,認為八路軍能生存的主要原因在於堅持"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的原則。
11月9日,《申報》以廣告形式介紹瞭斯諾(當時寫為"史諾")著、章鐸聲譯《毛澤東訪問記》一書的主要內容--毛澤東關於外交、日本帝國主義、聯合戰線、國內以及特別等問題的談話,並附有四張照片。當天,《申報》還刊登瞭趙德華編《朱德與彭德懷訪問記》一書的廣告,稱"本書系采集朱德、彭德懷的實際材料所編成。這兩個抗日先鋒的風采,性格、言論、行動,均由編者的靈活手法,一一攝入鏡頭,讀此一書如睹其人,如聞其聲。並附印最近照相兩幀,其神采尤能躍然紙上,令人神往"。
11月12日,上海市區陷落,租界變成"孤島"。由於戰爭形勢對中國軍隊極為不利,上海租界各種報刊的處境也日益艱難。日寇加緊壓迫愛國、宣傳抗日的報刊。11月20日,日本方面照會租界工部局與法國當局,提出要求:
(一)遏止抗日與其他惡意活動,解散國民黨支部等一切機關,禁止張貼抗日標語與散發抗日文字,與夫劇本影片、無線電播音之作抗日宣傳、遏止華人"間諜"之狂熱,與"賣國賊"之獵求。
(二)排除中政府中央與地方各機關、與彼等之代表,認真監視中政府與黨部領袖之活動。
(三)禁止中政府所設對郵電之檢查。
(四)禁止中政府所設對中國報紙與新聞之檢查。
歸納起來,日本侵略者提出的要求其實就是要遏止一切抗日活動,禁止中國政府檢查郵電、報紙及新聞等。
在這種情況下,各報紛紛停刊。20日,《救亡日報》停刊。24日,中央通訊社停止發稿。25日,《時事新報》、《立報》、《中華日報》、《神州日報》、《民報》停止在上海發行。《申報》在艱難的環境當中,依然盡力支撐,繼續宣傳抗日。
11月28日,日寇接收國民政府交通部上海電報局、無線電報局、發報臺以及廣播電臺。29日,日寇通知公共租界內各報社,將對電報實行檢查。12月13日,日軍強占上海新聞檢查所,並向各報館發出通令,自14日晚起,各報須將稿件小樣送該所檢查,否則不得刊載。
《申報》為瞭民族的尊嚴和自己的尊嚴,拒絕接受日方檢查,決定停刊。12月14日,《申報》刊登啟事,宣佈茲因環境關系自12月15日起停刊。這是自1872年4月30日《申報》創刊以來的第一次停刊。它終於以自我犧牲這種鳳凰涅槃的方式完成瞭其鼎盛時期的最後一筆。此舉可謂高風亮節、鏗然有聲。
四、結語
《申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民間報紙之一,是民營報紙的典型,是非官方媒體的代表。它以巨大的銷量而躋身於主流報紙行列。據1936年的統計,其日銷售量為15萬份,為銷售量最大的報紙之一。它的主要讀者群是各地的工商界人士及較有經濟實力者,其中包含一部分知識分子。它所關註的,也就是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所關註的。
九一八事變之後,《申報》抗日言論一直是激進的,對中共的正面報道和積極評價,則是抗戰爆發前後的事情。《申報》通過對延安的實地采訪,認識到中共抗日主張的正確性,因而感慨中共是"國難深重中的一線曙光"。八路軍浴血奮戰,取得平型關大捷,《申報》大加贊賞,指出這次勝利的原因在於八路軍與民眾的密切聯合。當然,《申報》未能進一步明確指出,所謂與民眾的密切聯合實際上就是中共所提出的全民抗戰、一切相信和依靠群眾的路線。上海陷落後,《申報》繼續宣傳抗日,宣傳中共。這為廣大民眾全面瞭解中共及其領導軍隊的抗戰情況提供瞭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在受到日本侵略軍上海占領當局的壓迫之時,《申報》寧死不屈,以停刊宣告其愛國和骨氣。
《申報》在抗戰爆發前後對於中共的正面宣傳和評價,表明以《申報》為代表的民間媒體對於中共的認可,也反映瞭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對於中共積極抗戰的認可,對於中共及其領導的軍隊的認可。
這種認可,有利於樹立中共的光輝形象、擴大中共的政治影響,為國共合作以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瞭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