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48:12
順治帝出傢當瞭和尚,這樣的傳說流傳甚廣,金庸筆下的《鹿鼎記》對此有極為精彩的描述:“相傳,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皇帝年方二十四歲,因寵妃董鄂妃之死鬱鬱不樂,厭宮廷生活,棄位出傢來五臺,康熙奉太皇太後之命來五臺山找他父親順治……”。特別是經過各類影視劇的侵襲後,人們普遍認為,這位大清帝王為瞭董鄂妃出傢之事是真的。那麼順治帝真的如電視劇裡演的那樣,超脫紅塵,出傢為僧瞭嗎?筆者認為,順治帝也許當時的確有想要出傢為僧的想法,但應該並沒有當成和尚。
清史記載,董鄂氏是18歲時進入宮門的。但當時清朝選秀的年齡限制是13歲到16歲之間,很明顯18歲的董鄂氏絕對不是通過正常渠道選秀進宮的。依據清史,人們普遍認為董鄂氏是順治弟弟博果爾的妃子,而順治帝為瞭她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其接進宮。不僅如此,剛入宮就為賢妃,一月後以皇後之禮冊封皇貴妃,並為其大赦天下。董鄂氏為其生下皇四子後,順治甚至說“此乃朕第一子”,大有冊封太子之意。後來此子不到三月夭折,順治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為他修建瞭高規模園寢。而董鄂氏因受不瞭喪子之痛,因此也不久於人世。
福臨在遇到董鄂氏之前,喜好美色,對女色毫無節制。可是在遇見董鄂氏以後,就來瞭個180度轉變,獨寵董鄂氏。因此順治帝是真心愛著董鄂氏的,所以痛失愛子和愛妃,對福臨的打擊很大。而他隻有在佛法中能得到慰藉,所以選擇瞭出傢。這是所有人認為他出傢為僧的重要原因,那麼事實是不是如此呢?
順治帝從很早以前就沉迷於佛法之中瞭,甚至還專門寫瞭一首《贊僧詩》。
天下從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肩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傢半日閑。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一日清閑有誰知。
若能瞭達僧傢事,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傢人,無憂無慮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夙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披塔如來三等衣。
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萬裡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洲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脫換紫袈裟,隻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傢?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
我念撒手歸山去,誰管千秋與萬秋。
雖然順治的確喜好佛法,也確實曾經動過出傢為僧的念頭,但最終還是被孝莊阻止瞭。當時已經剃過頭成為光頭皇帝的順治,因為高僧玉林秀和個大臣的勸阻,最後無奈之下隻能放棄出傢為僧的念頭。選擇讓自己身邊最親近的太監,代替他遁入空門。那麼有什麼能證明順治沒有出傢,而是真的去世瞭呢?
第一順治病重得天花的時候,歷史有記載當時嚴令民間不許炒豆,說明順治當時確實是得瞭天花瞭。
第二王熙死瞭以後,有一本書叫《王熙自定年譜》,這裡面記載瞭順治臨終讓他撰寫遺詔的事情。“朕患痘,勢將不起,病勢很重。朕患痘,勢將不起,爾聽朕言,速草詔書。”,這裡寫瞭順治病前自覺不久於人世後,讓王熙速擬詔書的記載。
第三溪森和尚死瞭之後,他的弟子給他整理一本書,在書裡頭記載就是順治死之前,就說遵照祖制,實行火浴。朕身後要森溪速回京城為他火浴,順治的遺體移到瞭景山壽王殿,四月溪森趕到瞭北京,在景山壽王殿前舉行法會,溪森將順治皇帝火浴,這是給順治火化的和尚溪森的記載。民間的側面印證,擬定詔書的大臣自記,火花順治帝屍身的和尚的記載,這三方綜合起來,絕對比清野史之類的記載來的可靠。因此小編認為,順治帝確實是死於天花,而不是出傢為僧瞭。
順治帝有八個兒子:
第一子,牛鈕 順治8年11月——順治9年。
第二子,福全 順治10年7月17日——康熙42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