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2016-08-13 13:52:44

  情義向來是中國民族最重要的人際交情。自古以前,結拜是表達人們之間最信賴的友誼。而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八拜之交”大傢還不知道其中的含義。有說是雙方為瞭表示結交,以互拜四次為標志,雙方互拜四次共八次,稱“八拜之交”;有說是“八拜”就成瞭致“最敬禮”的禮節,也成瞭有世代交情的兩傢子弟見兩傢長輩的禮節;那麼到底哪種說法,下滿中國現將跟大傢解析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伯牙鼓琴,心裡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能想到。後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鐘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e#  

  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出自《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憑借聰明才智多次立下功勞,趙王為瞭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大將軍廉頗很是不服氣,想法設法為難藺相如,但藺相如總是躲避忍讓,藺相如的門客們很都憤憤不平,藺相如說:“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隻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傢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瞭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故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陳重字景公,是豫章宜春人。自幼與同郡人雷義為友。雷義字仲公,是豫章鄱陽人。兩人同師學習《魯詩》《顏氏春秋》。當地太守推舉陳重為孝廉。陳重請求把功名讓給雷義。陳重先後向太守申請瞭十幾次,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義也當上瞭孝廉才罷休。後來陳重與雷義都官拜尚書郎。雷義因代替同時做官的一個人受罪,被罷官離去。陳重見雷義離去,自己也緊跟著以有病為由辭官回瞭傢。

  回傢後,刺史舉雷義為茂才。雷義想把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同意。雷義就披頭散髪假裝瘋癲不接受舉薦。因為陳重雷義二人做官要一起做,官階要保持同階。可以說是官階求同等,形影不相離。所以他們的同鄉說:“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言外之意就是膠漆粘在一起自認為是很堅固的,可是陳重與雷義的結交比膠漆粘在一起還堅固。

  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故事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說的是: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後,同歸鄉裡。范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瞭拜見的日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瞭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說:“分別瞭兩年這麼長的時間,你與他又相隔千裡,你怎麼能那麼相信那約定的時間呀?”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到瞭約定的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故事源於《烈士傳》。羊角哀與左伯桃兩人一起到楚國求官。行至梁山,遇大風雪。可是梁山離楚國還有很長一段路程。兩人計算瞭一下共有的幹糧和衣物,這些幹糧和衣物隻能勉強夠一人走到楚國的。如果兩個人去,就會死在中途。在此種情況下,左伯桃就脫掉瞭自己所有的衣服對角哀說:“我比你年長,身體又沒有你好。與其再走下去兩人都死,不如我一人死,保全你能趕到楚國。”角哀堅決不允,提出:“要不我死,要不兩人一起走。到瞭前面也許會有萬全的辦法”。說著就讓伯桃穿上衣服繼續趕路。兩人堅持爭論瞭很久,伯桃始終不穿衣服。無奈天寒地凍,老天爺終於奪去瞭伯桃的性命。角哀悲痛欲絕。但事已至此,回天無力,隻好把伯桃暫時安置在枯樹洞中,揮淚趕路。上述這一情節,即是“舍命之交”的“伯桃為角哀舍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