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殺楊修的原因是什麼 如何評價楊修之死

2016-08-13 13:57:46

  楊修也是出身名門,並且也有相當部分的人認為他有才華,不過他的文才比起禰衡和孔融來遜色不少,但他因為小聰明成為比孔融和禰衡出名的多的人。

  還是那句話,楊修也是因為一系列的小聰明,很不招曹操喜歡。事實上,現實生活中,賣弄小聰明的人,也是非常讓人討厭,但就是因為他是被曹操殺的,所以讓不少人同情。

  至於楊修最後的死,其實沒什麼冤枉,不說封建時代,各位不妨翻翻目前各國軍法,應該可以找到這樣一條:凡蠱惑軍心者,送往軍事法庭處理或者就地槍決!!!楊修不過一曹操的秘書,在曹操沒點頭的情況下,竟然說出瞭那樣的話,也就休怪他人的刀砍在自己脖子上。

  也許有人抗議,說曹操那樣殺他隻是找借口,其實是別的原因。原因是有,但同樣是觸犯瞭君主的聲譽和利益,而且楊修並不是一個正直或者道義感很重的人。這種依靠小聰明表現自己的手段,終究害瞭自己。

  “禰衡被逐”、“孔融被殺“、楊修之死,都屬於“持才放曠”,大多人認為,有資本的人才狂,但更多的高手並不狂。而且這裡尤其註意一點,這三人他們引以為傲的是純文學才華,中國歷代文人凡是諷刺朝政者,大多都是以此為資本,因為一般被他們諷刺的人,不說別的才華,至少文才沒他們好。但事情發生在這三個人身上卻有瞭不一樣,因為這三個人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學影響,加起來還不到曹操的二十分之一。他們沒有任何一丁點的資本在曹操面前狂,他們沒有任何特長在曹操面前狂,說實話不是打擊他們,他們在曹操面前,一無是處。

  中國人對於“才子”一詞的定義,太過於單一,一般就是單純的文才,把軍事才幹,政治才幹,發明學問全部拋之腦後。此三人,均屬於歷代中國人所誇獎的“才子”。自古文人多高傲,但是卻撈瞭不少好名聲。他們大多數目空一切,眼高手低,並且認為自己很有治理國傢的才能,詩人中呼聲最高的李白,也同樣認為自己很有政治天賦,應該當大官。

  實際上純文人做好官的人相當有限,他們狂妄,從來不檢討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整天埋在經書裡不接觸社會,更甚者,已經有瞭嚴重的厭世,消極情緒。但大多人還認為他們的狂有個性,清者自清,月白風清。這到底是文人瘋瞭 ,還是民眾的瘋狂?能真正改變他們的,隻有世界觀的改造。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 生活節奏的加快,這些“正人君子”的真正面目,遲早要暴露在陽光之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