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為何會降低食客夥食標準 一頓飯為何會引發一場血案

2016-08-13 14:22:18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攀比的方式很特殊。親貴大臣們顯示身份尊貴的衡量標準不是錢財土地和官職大小,而是以門下的食客多少為主。齊國的孟嘗君非常歡迎食客,門下的食客也非常多,但是他卻一再降低食客的夥食標準,最誇張的是因為一頓飯而引發瞭一場血案。那麼,孟嘗君為何會降低食客的夥食標準呢?一頓飯又為何會引發一場血案?這首先要從食客這個職業說起。

  食客的概念及職業

  食客也就是門客,在古代專門寄食於貴族豪門,聽從調派幹雜活的清貧士子。食客原本是地位很低的男傭幫工,一般都是一些文人士子。春秋戰國時期,因為食客在幫王公貴族幹雜活的同時還能充當謀士,地位才由此提高,到後來演變發展成為瞭貴族豪門的攀比砝碼。一般來說,食客幹的都是嘴皮子工作,因此也被人視為吃白食的人,食客一名由此而出。

  孟嘗君的個人簡介

  孟嘗君即田文,他是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國,又稱薛公,號孟嘗君,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他門下有食客數千,盡顯富貴。秦昭王時,孟嘗君曾任秦國國相,不久逃歸齊國,為齊湣王的相國。公元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一事受牽連,被湣王猜忌,孟嘗君稱病返回封地,不久他出逃至魏國任相國,聯合秦、趙與燕三國共伐破齊國。齊襄王登基時,田文保持中立,不久又與莫聯合聯姻。孟嘗君死後諸子爭位,領地被齊、魏兩國共同攻滅。

  孟嘗君降低食客夥食標準的原因

  孟嘗君出身於齊國的顯赫傢族,他為瞭鞏固自己的地位,專門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門下來的,他都收留下來,供養他們。他門下的食客非常多,據說在秦昭襄王時人數竟達三千,並且他為人慷慨,對於一些連見都懶得見的食客都提供飲食。但即使是富可敵國也頂不住這樣大的開銷,很快,孟嘗君的手下就告訴他府裡的錢糧緊張。素來不當傢不知柴米貴的孟嘗君才知道他快被這一大堆的食客吃窮瞭,而且很多人聽說瞭孟嘗君的好客和慷慨都接連不斷的湧到他門下,孟嘗君礙於面子也沒法削減食客數量。沒辦法,孟嘗君為瞭控制預算便下令把食客們的夥食標準一降再降。

  孟嘗君為何因一頓飯引發一場血案

  原來非常歡迎食客的孟嘗君因為食客人數過量帶來的問題十分頭疼,食客的夥食標準也降得不像樣。有一天晚上,一門食客來投靠孟嘗君,孟嘗君按照慣例下令開飯,並且親自陪客人吃飯。當飯菜端到食客面前的時候,食客非常意外,因為眼前的飯菜不僅非常簡單,甚至可以說非常簡陋。食客本能地抬起頭,向孟嘗君投去瞭疑惑的目光,這時有個孟嘗君府上的仆人恰巧站起來把燈光遮住瞭。就這樣這位心生疑竇的食客發現從自己坐的位置看過去陰影裡的孟嘗君和他面前的飯菜非常朦朧。這位食客便主觀判斷,一定是孟嘗君怕食客發現兩邊的飯菜不一樣,為瞭避免尷尬所以耍小心眼讓人遮住瞭燈光。這位饑餓而敏感的食客當下被傷瞭自尊,自尊中樞神經刺激瞭消化系統,本來饑餓的食客連食欲也被壓抑瞭,所以飯還沒吃,就站起來跟孟嘗君告辭。

  孟嘗君借著昏黃的燭火看到食客受傷而懷疑的眼神,什麼都明白瞭,這位名滿天下的“老大”端著自己的飯菜站瞭起來,走到食客面前。當食客看到瞭兩份完全一樣的飯菜的時候,便覺得無地自容,於是這位食客拔出刀來當場自刎。當食客拔出刀橫在脖子上的時候,孟嘗君和他的距離不到一米,本來孟嘗君完全來得及阻止食客的過激行為。不過孟嘗君什麼都沒有做,而是眼睜睜地看著食客殺身成仁。因為,孟嘗君最討厭懷疑自己的人。因為這一頓傢常便飯,食客丟瞭性命,本來應該是和睦相知的情景卻演變成瞭一場血案,讓人可笑可悲,又覺得荒誕。

  以上就是對孟嘗君降低食客夥食標準及因一頓飯引發血案的有關介紹,本內容源自中國(www.lishi.com)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