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現實中的春申君黃歇:竟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傢夥?

2016-08-13 14:23:55

  在影視劇《羋月傳》中,春申君黃歇是一個維護正義、忠於國傢的真君子,他對宣太後羋月的愛至深、情至厚,被人們譽為女性的國民初戀。但在歷史的記載中,春申君的形象可謂是大顛覆,他登上相位的十五年後,竟然向楚王索要自己相中的地方,被冠上瞭貪得無厭的罵名。那麼,現實中的春申君真的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傢夥嗎?

  春申君黃歇的早期經歷

  春申君名為黃歇,楚國江夏人,戰國時期楚國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傢。他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黃歇年輕的時候曾四處拜師遊學,見識廣博,以辯才出眾深得楚頃襄王的賞識。公元前298年,秦國大舉出兵攻打楚國,長驅直入楚國國都郢都,楚頃襄王急於和秦國求和,於是於前272年派遣辨才出眾的黃歇出使秦國。黃歇與秦國訂立盟約後回到楚國,楚頃襄王派黃歇和太子熊完作為人質去到秦國,秦昭王將他們扣留瞭十年。公元前263年,楚頃襄王病重,秦國卻不同意熊完回去楚國,黃歇以其智計讓太子熊完逃回楚國。秦國得知熊完逃回楚國後,為表示對楚國的親善,遂放黃歇歸楚。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楚頃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稱為楚考烈王。黃歇回楚國後,被封為國相,權傾朝野。公元前262年,黃歇被楚考烈王任命為楚國令尹,封為春申君,賜給淮北十二縣的封地。

  以淮北十二縣換取江東

  話說黃歇在楚國當瞭十五年的令尹之後,竟要求歸還當年封賞給他的位於淮北的十二個縣城,同時申請將江東封賞給自己作為交換。春申君提出這種要求非常罕見,國王封賞封地不是單位過年分水果,通常不可能容忍接受分配的人挑肥揀瘦。按照當時在政治秩序和價值觀來判斷,春申君的這種行為等於是在試探和挑戰國王的權威。

  春申君大概是戰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提出這種大膽要求的大臣,就憑這個,春申君絕對算得上那個時代擁有最大權勢的權臣。更令人驚奇的是,春申君提出這個要求的理由赤裸裸地表現瞭自己的自私自利,他說:“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

  求取江東之地的原因

  當年楚考烈王封賞淮北十二縣給春申君的時候,淮北的北面就是魯國,而魯國是一個文化大國、軍事小國,跟這樣的國傢為鄰就像小朋友和食草動物交朋友一樣,即便占不到便宜也不用擔心自身的安全。但是隨著春申君領導的伐魯戰爭徹底勝利和魯國的徹底滅亡,這種形勢發生瞭根本的變化,魯國消失後春申君的封地直接與齊國接壤,因此春申君不得不直接面對來自齊國的壓力。齊國是一個傳統的軍政大國,按照常理判斷,楚國滅掉魯國的行動必然會深深地刺激齊國。雖然此時齊國的大權實際上掌握在齊王田建的母親君王後手裡,這位愛好和平的女政治傢也一直奉行和平發展的國策,對外政策可以用“四不原則”來概括:不開戰、不稱霸、不結盟、不卷入任何是非。但愛好和平不等於沒有能力打,跟這樣強大的國傢當鄰居確實是一件很嚇人的事情。於是,春申君便想著趕快跟楚王換換地盤。

  而江東不僅遠離邊境,而且非常富庶,用位於邊境前線的淮北換江東,這的確是一筆好買賣。不過對於楚王來說,這樣的要求實在有些過分。齊國還沒有發動對淮北的軍事行動,春申君就開始未雨綢繆為自己的小利益打算瞭,他不僅不願意在淮北十二縣上駐守,守好楚國大門,反而想溜之大吉,跑到一個富庶、安全的地方享受自己的腐敗生活。無論從國君還是國傢的角度來看,春申君的要求不僅無理,簡直就是無恥。春申君此舉的動機耐人尋味,而楚王的反應也同樣耐人尋味,他直接批準瞭春申君的申請,收回瞭淮北十二縣,然後把富庶、安全的江東封給瞭春申君。

  春申君並非貪得無厭

  對於春申君此次大膽提出更換封地的動機,在《史記》上並沒有交代。但我們仍然不能斷定他是出於貪得無厭才提此要求的。這很簡單,如果春申君真的是貪得無厭為什麼權傾朝野十五年才想起來貪婪。況且,如果真是 這樣,他為什麼要求用淮北十二縣換江東?直接再次索求不就好瞭?地盤是不會嫌多的。有人說他此舉是出於擔心楚王不開心,那麼用淮北換江東楚王就不會不開心嗎?

  另外,作為一個非王室出身的重臣,春申君其實已經到達瞭楚國的政治權力頂峰,當時他不僅是相國,而且掌握瞭楚國的兵權,楚考烈王即位以來的兩次重大對外軍事行動都是在春申君的主持下完成的。正因為如此,春申君就更需要楚王進一步認同自己的價值,這其實與封地無關,而與春申君的內心需要有關,因此春申君提出瞭這樣不同尋常的無理要求也就不難理解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