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秦國能一統天下 秦國為一統天下都做瞭什麼

2016-08-13 14:30:41

說到中國古代的皇帝,我們總是能聯想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其中,“秦皇”嬴政可謂是千古第一帝,他結束瞭戰亂紛爭的戰國時代,統一天下,建造瞭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但讓我們疑惑不解的是,當初僅僅是周天子分封的幾百個諸侯國中最為弱小的秦國是如何能統一天下的呢?秦國為一統天下都做瞭什麼?

  秦國的崛起歷程

  比起其他的諸侯國,秦國建立得比較晚。西周末年,秦襄公因為對周平王護駕有功,才被封為諸侯建立瞭秦國。秦國最初地處岐山以西,在少數民族戎族和晉國的夾縫中勉強生存著。就這樣,秦國因為長期受戎族的侵擾和晉國的壓制而沒有得到多大的發展。

  秦穆公繼位之後,為瞭擺脫這一困境,便開始籌劃崛起之路。他先是任用百裡奚和蹇叔這樣的人才大力整頓內部治理,而後又趁著晉國諸公子內亂而先後扶持幾位公子繼位,試圖控制晉國。不料,公子重耳繼位後威名遠揚、稱霸一方。秦穆公沒有辦法隻能忍瞭下來,直到晉文公重耳去世,才發兵攻打晉國,數戰之下才有一次僥幸獲勝,秦國的名號就此打響。趁著這股氣,秦穆公開始搶奪地盤,不斷的擴張領土,他挑最好打的戎族作為練手的對象,不出幾年就征服瞭西戎的十幾個國傢。

  秦國的迅速壯大

  戰國時期,晉國被分割為瞭韓趙魏三個國傢,韓趙魏三國歷來不和,國力也與當初的晉國相差甚遠。秦國的國君覺得自己報仇的機會來瞭,準備下手對付韓趙魏三國。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魏國自打獨立後小日子過得是紅紅火火,在魏文侯的英明領導下,在諸多人才的幫助下,魏國很快強大瞭起來,其威名很快就威懾到瞭秦國。沒辦法,秦國見此情景,隻能幹自己的老行當——繼續裝孫子。

  常言道盛極必衰,魏國的國力在登到瞭最高值之後便開始呈下滑之勢,而秦國卻一如既往的一天天壯大。此時的魏國已經是如得重病的老虎瞭,不但沒有能力威脅秦國,還在任用人才上出瞭紕漏,親手把商鞅推到瞭秦孝公的懷裡。秦孝公正想著如何把事業做大,商鞅就來瞭,兩人一拍即合,秦國開始變法圖強。商鞅變法取得瞭傲人的戰果,秦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壯大興盛瞭起來。商鞅的變法鼓勵軍功、激勵農民耕種,使得秦國開始有瞭虎狼之軍和富庶的糧倉。

  秦孝公死後,雖然繼位的秦惠文王殺掉瞭變法的商鞅,可商鞅的法非但沒廢除,反而繼續沿用,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商鞅雖死,但其法未廢“。秦惠文王執政期間,秦國北邊征討義渠,西邊平定巴蜀,東邊打敗魏國走出函谷關,南邊不斷削弱楚國的勢力。此時的秦國勢力已經非常的強大,諸侯國將其稱之為強秦,並數次聯合起來搞合縱欲攻伐。隻可惜諸國皆各懷鬼胎,心力不齊,導致數次的合縱關系破裂。

  秦武王舉鼎身亡後,秦國諸公子為爭皇位發動內戰,秦宣太後和秦昭襄王在動亂中入主秦宮。宣太後是一個極其有政治手段的女人,在她主持政務期間,秦國平定內亂,恢復商鞅之法,秦國的國力迅速超越秦惠文王之時。秦昭襄王親政後更是一度發揮瞭祖宗的優良傳統,任命來自魏國的范睢為相國,在范睢遠交近攻的方針指導下,秦國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大。等到秦昭襄王結束自己為期四十五年統治的時候,秦國已經具備瞭對戰六國絕對的優勢。

  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天下

  秦王嬴政遺傳瞭嬴氏傢族的善戰任賢的傳統,胸懷統一天下之志。他任用李斯、蒙恬等人,並率先滅掉瞭韓國,而後是以賄賂、暗殺之法或離間之計先後奪取諸國城池,最後就大軍壓境直滅諸國。就這樣,公元前221年,秦國徹底滅掉瞭其他六國,統一天下,嬴政自稱為秦始皇。

  縱觀秦國的崛起強大歷程,秦國能統一天下除瞭因為其他諸侯國的衰敗之外,還因為秦國歷代君王的勤勉、苦練內功,有確切的目標志氣。當然,這也離不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運氣機遇。總的來說,秦國能統一天下是離不開秦國歷代國君的努力積累的。

  以上就是對秦國為何能一統天下的原因優勢的有關介紹,本內容源自中國(www.lishi.com)原創文章,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