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怎麼死的 千古一帝為何累死途中

2016-08-13 14:33:26

  秦始皇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第一位皇帝。他是一位勤政而有宏圖霸業之心的君主。在位時,他統一中國,修建長城和靈渠,北伐匈奴,南戰百越,建立起瞭一個宏偉強大的秦帝國。那麼,秦始皇是怎麼死的呢?這位千古一帝又為何累死途中的呢?下面,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簡介

  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出生於趙國邯鄲,出生後在趙國為人質,後被接回秦國,十三歲時繼位,公元前210年去世。嬴政在位三十七年,建立瞭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傢,首次建立瞭三公九卿制度和推廣郡縣制度,為我國幾千年的政治格局奠定瞭基礎。此外,秦始皇統一瞭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為擴張疆土而北擊匈奴南戰百越,建立瞭當時的強大帝國。因其功勛卓著,以三皇五帝之名,自稱為始皇帝,史稱秦始皇。

  秦始皇的帝國藍圖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疆土數倍擴張。為瞭統治這些曾經隸屬他國的土地和人民,他采用瞭秦國前幾代君王的做法——從文化上同化統治他們,從政治上削弱地方的政權和兵權,由中央直接控制地方的軍事經濟,使之從根源上不可能成為具備與中央權力抗衡實力的諸侯國,並且,在地方又建立起連坐制度,一人犯罪,全族及街坊鄰裡連坐,輕罪重刑,眾人皆因畏罪而勤於監督他人,在很大的程度上維持瞭秦朝統治的穩定。秦始皇首創瞭皇帝制度,在中央設置三公九卿制度分散權力,避免權臣之權力凌駕於君王之上,將所有的大權最終握在自己的手上。

  秦始皇為瞭穩固統治和疆土,他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將臨近秦帝國的諸國盡皆吞並。為瞭國傢的經濟發展,秦始皇鼓勵農桑,統一瞭文字、錢幣和度量衡,一改六國存在之時各國因文字、錢幣和度量的不同而帶來的經濟交易和文化溝通上不互通的弊端。此外,秦始皇為瞭能讓子民安居樂業,不受外族侵擾,下令修建瞭長城,抵禦外侵,確保瞭秦國邊境多年的安寧,也以此很好的穩定瞭秦帝國的統治。

  秦始皇之死

  秦帝國的疆土日益擴大,秦始皇的統治也日益艱辛。據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國土面積達到214萬平方公裡,平定百越之後國土更是大大擴張。秦始皇雖統一六國,但並沒有徹底的粉碎六國王室舊族在其國民心中的威望,諸國雖亡猶在,並有復辟之像,隻是迫於秦王朝的鎮壓才未有表現,加之秦文化對諸國文化的同化兼並更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才會有所成就。秦始皇為瞭以天子之威鎮壓民反,遂經常在外巡遊、查看。浩浩蕩蕩的秦始皇車隊在秦王朝的疆土上四處巡視,鎮壓叛亂,驅趕匈奴族人,所到之處人畜皆慌,農民怨聲載道。長期的舟車勞頓,讓秦始皇的身體每日況下,甚至經常病倒。

  秦始皇是一個十分勤政的君主,又或許因為擔心權力下落會損害他的皇權,對於任何國事,他都要親力親為,這樣就讓本來身體就已經病弱的秦始皇更是羸弱。秦始皇也感覺到瞭這一點,但是他不能停下鞏固政局穩定腳步,所以他派出瞭使臣為他尋求“長生不死”的仙藥。當然,世上本無仙藥,於是大臣隻能無功而返。秦始皇終究是沒有找到不死藥,而是在第五次東巡途中駕崩。

  秦始皇的死因爭議

  對於秦始皇的死因,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秦始皇因自小為人質,身體本就不好,加上他統一六國之後,整日忙於政務才病逝的。第二種說法是他在巡視過程中病重,讓趙高代擬聖旨,讓公子扶蘇繼位,而趙高和李斯想讓胡亥繼位,才在途中殺害瞭秦始皇,篡改聖旨。但這種說法沒有得到證實,為野史傳說。

  以上就是對秦始皇死因及病逝過程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