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商朝的服飾的特點

2016-08-13 14:35:39

  在商朝時期的文明還不是很先進,對於服裝和物品追求還不是很高。可能當時的服裝首先追求的是暖和,但是當時的服裝也代表在我國第二個朝代文明的發展,那麼商朝時期的服飾有什麼特點?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瞭解下吧。 

  商朝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殷商時人們穿的衣服,梁思永考證說:“高領右枉短衣,短裙,裹腿,翹尖鞋,可見殷代一部分人之裝式。衣緣、裙褶、腰帶之紋飾,皆常見於銅器、陶器、室壁、儀仗之純粹殷花紋。”

  據甲骨文和文獻記載,上邊的叫衣,下邊的叫裳。衣為高領右枉的短上衣,冬天除瞭外衣還有裘,即毛朝外的獸皮;縫綴成直領右枉的上衣。裳是一種短裙子,不論男女,都穿這種短裙,所以殷商時人在屈身的時候要跪行,坐的時候要跪在自己的腳後跟上,兩膝並攏,才不露出下體。如果坐的時候兩足向外叉開,形如簸箕,則稱為“箕居”,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而且是對別人極大的侮辱;

  雖然商代服飾的基本形制趨同,但實際上商朝的服飾還是具有相當嚴格的等級制度的,比較高級的染織品、刺繡品及裝飾品都由奴隸主階級享用,而底層的民眾隻能穿麻佈以及與麻佈同類的葛佈制成的編織物。據研究表明,商代高級權貴的服飾通常是上身穿短衣,交領右衽,衣長及臀,袖長及腕,袖口窄小,下身穿帶褶短裙,腰間束有寬帶,裹腿;腳上穿翹尖鞋。貴族婦女則上身穿長及足踝的大衣,交領,長袖,腰間束寬帶和蔽膝。蔽膝圍於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護膝蓋,蔽膝呈上窄下寬狀。腳上穿履,頭戴圓箍形冠卷。

  除形制以外,商朝服飾嚴格的等級制度還體現在顏色的使用上。貴族的禮服,上衣多采用青、赤、黃等純正之色,下裳多用間色,如緇、赭、綠等經過數次浸染的顏色,並且衣領,衣袖處還有鑲邊,日常傢居則常穿縞衣,綠衣和緇衣。平民百姓的衣服就沒有這麼豐富多彩瞭。

  提及服飾文化,不光有服還有飾,服和飾通常是搭配出現的。從殷代的出土玉石人形象可見殷代男女貴族身上還有佩玉的習慣,統治者甚至制定瞭一整套的玉佩制度,用以區別階級和等級。商人玉佩的形式,一般是把玉雕琢成各種小動物形象,最常見的是一種玉魚。

  殷商時期,服飾能夠出現這樣的等級差別,與當時相對於原始經濟而言的繁榮和技術進步密切相連。正是由於當時的經濟有瞭一定的發展,才有可能為社會提供眾多的服飾資料,統治階級才能擇其優者自用,而棄其劣者予貧民;才能夠在服飾材料的質地、顏色、圖案上分等論級,這就給後代的等級制度奠定瞭一定的基礎,並在後世正式確立瞭章服制度。“章服制度”始自我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發展完備,章服制度對帝王和百官公卿所穿的衣服,底色和花紋等設置瞭相關的規定,作為區別身份等級的標志。

  以上是關於商朝服飾的介紹,如你想瞭解更多商朝的相關信息,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