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稱盧溝橋事變的發生是偶然事件?

2016-08-13 14:37:12

  至今人們一提起盧溝橋事變都心有籲籲奄,它是中國長達八年痛苦的開始,且,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密謀已久這是人們不變的認識,但是沒進來,有日本方面的學者認為,盧溝橋事變隻是一個偶然的事件,拿何為偶然呢?就是突然的突發事件,日方學者宣稱日本雖有侵華意圖、有並吞中國的準備,但沒有具體的作戰計劃。

  而日方的宣稱與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天壤之別,那麼,這到底真是偶然事件還是密謀已久的事件呢?一起來看看吧。

  據悉,日本學者對盧溝橋事變日本的戰爭假想敵是蘇俄和美國,對於中國隻是希望穩定東北建立滿洲國,在其他地方則利用軍閥割據的形勢逐漸建立傀儡政府、實現控制。這純粹是一種粉飾侵略、擾亂視聽的謬論。

  盧溝橋事變的發生絕不是偶然事件

  事實上,正對日本學者的說法我方提出瞭強有力的見解,雖然日本提出以蘇聯和美國為首要假想敵,並確定瞭南北並進的方針,但前提條件都是要先打敗中國。先征服中國,不僅可解除後顧之憂,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戰爭資源和作戰基地。因此,日本在確定用兵計劃時,始終把中國作為首要的侵略目標。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為盧溝橋事變開道

  九一八事變之後一直到1936年上半年,作為日本準備全面侵華戰爭的重要戰略性步驟,廣田內閣決定加強日本中國駐屯軍,擴大其編制,提高其地位,司令官由少將軍銜升格為中將軍銜,且由天皇直接任命的“親補職”。新編成的日本中國駐屯軍兵力由改編前的1771名增至5774名,兵力增加近3倍。

  日本侵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盧溝橋事變絕對日本密謀已久之事。

  1936年9月,日本中國駐屯軍在非法侵占豐臺後,即以中國軍隊駐地為目標,開始進行頻繁的挑釁性軍事演習。演習的次數由每月或半月一次,增加到三至五天一次;演習的時間由白天擴大到晝夜不停;演習用彈則由空包彈發展到實彈。10月26日至11月4日,日本中國駐屯軍在北平西南郊舉行秋季大演習,步兵、騎兵、炮兵、坦克協同配合,這是以奪取北平外圍盧溝橋、宛平城等要點,最後攻占北平為目標的一次預演。

  1937年3月上旬至6月中旬,日本軍部先後派出6批將校級軍官,前往中國華北、華中和東北地區,進行戰略偵察,為策劃全面侵華戰爭做準備。5月至6月,日本中國駐屯軍在華北的軍事演習進入緊張階段,特別是駐豐臺日軍在盧溝橋一帶的演習愈益頻繁。日本從軍事上步步進逼,蓄謀重演九一八事變的故技。

  7月7日晚,日方後來雖得知失蹤士兵已歸隊,卻仍提出要城內中國駐軍向西門外撤退、日軍進至城內再行談判的無理要求,復遭中方拒絕。

  盧溝橋事變,日本預定在三四個月內消滅中國中央政權

  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後,為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迅速作出對華增兵決定。1937年7月15日至17日,日軍參謀本部作出《形勢判斷》,制定《對華作戰要領》和《在華北使用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要領》,預定在三四個月內消滅中國中央政權。如此詳密的計劃日本還有臉宣稱是偶然事件?

  從七七事變後形勢發展可以看出,盧溝橋事變決不是偶然事件和局部沖突,而是日本大陸政策的必然發展和有計劃、有準備的行動;盧溝橋事變也不是日本少數軍人牽著軍部、政府的鼻子走,而是天皇、政府和財閥的共同意志;其全面侵華的“有關出兵、作戰的事宜,無一不是依照聖命(天皇的命令)進行的”。

  以上是小編根據日本對盧溝橋事變是偶然事件一事做出的評擊,日本侵略中華之心由來已久,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還是如此不要臉的說成是偶然事件,日本的臉皮讓小編絕對日本大戰都不由穿防彈衣瞭,如此厚的臉皮還用防彈衣幹啥啊,好瞭,如您還想要瞭解更多與盧溝橋事變等相關事件,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