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39:18
《武媚娘傳奇》熱播,其中劇中人物的的暴露服飾引來熱議,因此廣電總局不得不做出決定,對《武媚娘傳奇》部分內容進行刪減。暴露的著裝不出現在熒幕裡,從此武媚娘傳奇的大頭照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
回顧唐朝,女性服飾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開放的。初唐時,女性出門要穿近似於披風的“冪蘺”,將全身遮擋起來。後來胡風傳入,女性衣著才“暴露”起來。如敦煌壁畫上跪坐的少婦,身著羅衫,兩乳隱約可見;永泰公主等唐墓壁畫上的侍女、貴婦,也是袒胸露臂。唐詩中有“慢束裙腰半露胸”“粉胸半掩凝晴雪”的句子。
這種“開放”風氣隻在盛唐曇花一現,中晚唐即趨於“保守”。宋朝因被北方邊患所擾,禁止境內百姓身著胡服,兼之理學觀念的流行,兩宋服飾雖大體繼承唐朝,但女性露出的身體僅限於脖子一塊瞭。明清兩朝女性則被裹得嚴嚴實實,幾乎連脖子都看不到瞭。
唐朝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畫,畫中貴婦袒胸露乳
“天乳運動” 廣州 率先發起
女性服飾再度開放,已是民國建立。當日的女權主義者認為:中國女性素以胸部狹小扁平為美,故盛行束胸;束胸要“用帶束住”胸部或“穿緊小的衣服使胸部不致突出”,易生胸、肺疾病,不利於生育子女。從這個邏輯出發,反對束胸與“革命”乃至“民族命運”聯系到瞭一起。1927年武漢“三八節”遊行,有女性赤身裸體沖進遊行隊伍,高呼“中國婦女解放萬歲!”控訴束胸“纏著我們婦女的肉體和靈魂。男人沒有束胸,我們為什麼要束胸?”
當日的革命輿論,有“民族解放,應先從解放(束縛女性胸部的)小馬甲做起”的風氣,譬如,胡適曾號召,女性作為母親,必須有健康豐滿的“大奶奶”,才能哺育出體格強健的後代,民族才有希望。
所以,1927年7月,廣東省政府率先發起“天乳運動”,“限三個月內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經查確,即處以五十元以上之罰金,如犯者年在二十歲以下,則罰其傢長。”1928年,內政部也通令全國,嚴禁婦女束胸。報刊上不僅出現袒胸露乳的美女,甚至有瞭豐胸廣告。
要“解放”自己的胸,就必須摒棄束胸用的小背心,而嘗試新式內衣——胸罩。胸罩傳入的同時,“義乳”也因影星阮玲玉的大膽使用而廣為人知。泳裝的流行,更讓女性胸部不再神秘。譬如,1935年,全運會遊泳冠軍楊秀瓊上穿乳罩,下著短褲的泳裝照片,曾被刊登在《中華》雜志上。
以“革命”之名,“胸部解放”一旦打開,就難以再次關閉。1935年,蔣介石發起新生活運動,曾試圖“規范”女性裝束,但效果甚微,30年代上海等大城市女性衣著的開放程度,可參考茅盾在小說《子夜》中的描寫:“一位半裸體的隻穿著亮紗坎肩,連肌膚都看得分明的時裝少婦……淡藍色的薄紗緊裹著她壯健的身體,一對豐滿的乳房很明顯地突出來……”
三十年代上海的月份牌但“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女性身體與“革命”捆綁在一起的後果,究竟是解放還是禁錮,往往身不由己。國共合作時,女性“剪發”是一種革命時尚,“不剪的就由婦女協會派人等在路途中用強迫的手段實行‘頭發革命’”。國共分裂後,女性“剪發”卻有生命危險。湖北軍閥夏鬥寅聲稱“剪瞭頭發的就是反革命,所以我要打倒你們”。
夏軍襲擊婦女協會,把剪發女性全部殺掉。武漢國民政府“分共”後,也以剪發與否,作為辨明敵我的一種標識。剪發女性被認為是有共產黨嫌疑。
廣州剪瞭頭發的女性,一日數度遇難;河南剪發女性被監視居住。在湖南的中共黨員曾志,開始因是短發,不敢外出活動;後來在腦後梳起發髻,成為一種偽裝。
蘇區則依舊鼓勵婦女剪發,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強迫的情況,“要婦女剪頭發,不剪的就大罵特罵”。當國軍攻下霍縣蘇區,“各區剪頭婦女未活一人”,其中三區“群眾犧牲二千餘人,婦女要占大半數(剪發的)”。
四九建政至今,女性身體同樣經歷瞭“革命”與“解放”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