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史稱夏啟,生卒年不詳,夏禹子。禹死後啟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但是,你知道啟是怎麼出生的嗎?關於啟的出生方式是怎麼的?現在,小編將有關於夏朝皇帝夏啟的出生方式一一為您到來。
關於夏朝皇帝啟的出生方式
夏朝皇帝啟的出生方式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一是禹化為熊,二是石破北方而啟生。而啟的名字“啟”的涵義是“開啟、打開”,啟生也就意味著是開啟而生,現代醫學知識告訴我們,這無疑就是剖腹產術。
且“石破北方而啟生”的原始意義應該是:大禹用石刀剖開瞭塗山氏的腹部,取出瞭胎盤,繼而解剖胎盤取出夏啟。這就是屈原所疑問的“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看來因為剖腹產子使塗山氏失去瞭生命。所以屈原說大禹“勤子屠母”。遍查遠古史,塗山氏自夏啟出生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史籍中。應該是死於這次難產。
設想一下,遠古的人們面對難產時,百招用盡依然不見絲毫成效,產婦已然昏死,是坐待母子俱亡,還是拼命一搏剖腹取子?我想會有人考慮後一選擇的。更為關鍵的是,遠古人們敢作敢為,遠遠沒有後代子孫中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剖腹取子的情形,隻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除此之外,還有幾種可能性同樣導致剖腹產術的發生:
一、產婦劇痛難忍,自己要求剖腹。類似的例子,就是在今天,因疼痛難忍隻求速死的傷病者俯拾皆是。
二、產婦劇痛之後,失去痛覺,或者在劇烈產痛中反而感覺不到切膚之痛,猶如含黃連吃苦瓜反覺瓜甜一般。
三、遠古時期巫教盛行,為解難產之難,巫樂巫舞、巫歌巫頌環繞四周,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下,產婦意識被引導他向,如魂離體,從而不覺剖腹之痛。類似的情況,常見報導稱某人修煉氣功走火入魔而自殘其體。
四、遠古時期生活維艱,古人的生命力遠比物質優裕條件下生活的人們頑強,忍耐力亦強,剖腹雖痛,也能忍耐。
五、遠古崇尚生殖,難產之婦自求剖腹產子,會被視作為宗族昌盛獻身,享有無上崇譽。
六、人性中最偉大的是母性,將為人母的產婦為保兒女性命,舍生赴死,義無反顧,在所不辭。
而關於啟的出生在屈原的《九歌》中記載:“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另《淮南子》中並沒有這段記載:“禹治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到嵩高山下,化為石。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在這段記載中,種種跡象表明夏啟的出生方式就是剖腹產。所以大禹給他的新生兒取名叫啟。意思是“打開”。啟,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