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被整整刮瞭3543刀,大萬人空巷盛況空前之下,大約有近萬人搶到瞭崇煥之肉而生食之,並以此炫耀為能事。
在中國幾千年的謀略兵法中,“空城計最無奈,反間計則最可恥,也最弱智”,但恰恰反間計卻屢屢得逞。
在反間計得逞後的一年多裡,崇禎皇帝命廠衛嚴審袁崇煥,但是前後查瞭一年多,在明朝刑罰手段空前發達的條件下,雖百般重刑之下,各種刑罰手段用盡,袁崇煥卻矢口不認其罪,東廠的一幫狗子們拿他也沒有辦法,上報皇帝定奪,崇禎到瞭還是一個“凌遲處死莫須有”。袁崇煥隻餘下的的頭顱傳到山海關,吳三桂、祖大壽、洪承疇等袁之部將都看到瞭。
李闖包圍北京,崇禎命三桂入京勤王,吳三桂回旨也答應瞭,但是實際動作十分消極,直到北京城破,關寧軍還在路上散步,此後的歷史人人皆知,吳三桂反反復復,先歸大順朝,後降滿清,數十年後又掀起“三藩之亂”。
後來野史戲說,認為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是“沖冠一怒為紅顏”,我不是想為吳翻案。換瞭誰是吳三桂,看到其主帥忠君報國一生,卻遭凌遲處死後餘下的頭顱,都會有想法:明朝,該亡瞭。
在袁崇煥諸多能征慣戰的部將中,最終兩極分化,少數人未降清而堅持效忠明室,但大多數最終選擇瞭投靠滿清。但是在遼遠軍中,無論降清與否,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們愛戴的主帥—袁崇煥是漢奸。在其未降清的部將中,有一人後來為袁崇煥修建瞭衣冠墓,並世代相傳為之守陵,起到今天,已是十幾代人之後,其後人依舊在為袁崇煥守陵。袁崇煥的衣冠墓而今已隱沒於市井小巷之內,香火廖落車馬稀,少有人知道。
前年中央臺曾報道過袁崇煥部將的後代,為其世代守陵的故事,至今其傢族傳承,到瞭目前的一代人,已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婦女,然仍堅持不懈,經常為其掃墓敬香。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感慨淚下!
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積淀,是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懷念武帝劉徹、李世民、朱棣這些強勢君王時,我們也應記住衛青、霍去病這些彪炳千秋的一代名將,同時我們更應記住袁崇煥這樣人文悲劇。不要隻記住那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的崇禎小兒,不要隻記住“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更要記住那3543刀之痛。
袁崇煥說:我不入地獄,誰人入地獄。最終他下瞭地獄,一下就是直入十八層地獄,而且一下就是百年,百年中被億萬國人罵為漢奸,似乎要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而永世不得超生。
袁崇煥,一個不是戰神的“神”,那刮在身上的3543刀,乃是一個民族的千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