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美五大看點 中美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

2016-08-13 15:53:28

  習近平訪美前的9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第七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層對話的美方代表時,習近平表示中美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這是習近平訪美前對中美關系的定調。這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應奧巴馬總統邀請,9月下旬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我願意同奧巴馬總統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並同美國社會各界廣泛接觸,共商兩國關系發展大計。自從中美建交以來曾有四次國傢領導人以國事訪問到過美國,2015年9月的下旬,習近平就任國傢主席後首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亦是習近平首次以國傢主席身份踏上美國的領土。

  對於這次世界上兩個最重要國傢的領導人會面,不僅有官方“給大傢一個‘驚喜’”的評價,民間也有“這次訪問將決定今後5至10年世界上最主要雙邊關系的基調”的高度期待。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互動,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美也將有以下五個看點。

  習近平訪美看點1:形勢錯綜復雜下訪美

  全球化進展到今天,國與國,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利益已進入你中有我、割舍不斷的深層次。作為世界重要兩極的中國美國,彼此都進入到重要轉型期。中國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之下,全面深化改革到瞭爬坡邁坎之際,觀察者們關註著它能否對世界低迷經濟產生支撐力;美國進入到後金融危機時代,失業率觸底反彈帶來瞭復蘇的跡象,但可能隨之而來加息的貨幣政策又讓全球神經緊繃。習近平主席正是在這種形勢錯綜復雜的情況下訪美。同時,基於兩國體量和影響太大,觀察者們才會期待從此次領導人會面中去挖掘更多的信息,繼而對未來世界經濟發展和地緣政治作出更長遠的判斷。

  習近平訪美看點2:訪美提前7個月公佈不同尋常

  這種期待,也足足醞釀瞭七個月之久。和過去的國傢領導人訪問流程不同,這次習近平主席的國事訪問,中美雙方提前七個月將訪問確定並對外公佈。坊間認為此舉打破瞭外交慣例。再回顧整個流程來看,從美方打破常規率先宣佈邀請習近平訪問美國,到習近平通過與奧巴馬通電話,再到倒計時雙方特使互訪這樣的密集活動,都凸顯瞭這次訪問的不尋常和高規格。中國對暢談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之設想,奧巴馬政府對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關註與承諾,都將在即將到來的“習奧會”中落地。
推薦

  習近平訪美:盤點新中國成立後訪美的國傢領導人

  習近平訪美看點3:訪美倒計時雙方密集活動

  國與國的高層互訪,基層和民間的熱情不容小覷。日前,美國紐約州議會通過決議案,以促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並熱烈歡迎中國國傢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紐約時報》9月7日其第五版大幅廣告推介《習近平時代》和《習大大說如何讀經典》兩本英文圖書。來自美國國內多方力量的舉措和預熱,都為習近平主席此次造訪美國做瞭良好的氣氛鋪墊。

  民間是“春江水暖鴨先知”,而雙方高層官員則是頻繁互訪:美國總統國傢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訪華,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訪華。“前哨”往來於太平洋上空,既是做細節工作,也是為最後準備。此外,之前的實質性會議都呈密集狀態:中美第二輪副外長級反恐磋商舉行,第二十輪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舉行……從會議的關鍵詞可以看到,反恐、投資都是延續著中美合作以來最主要的脈絡。這樣的基調,之前不會變,以後也不會改。

  習近平訪美看點4:美國大選季對華關系遭熱炒

  “習奧會”的熱度升溫,也和美國大選季不期而遇。而這兩者,恰好是最抓美國以及西方媒體眼球的“新聞富礦”。這種微妙時刻,美方政客對華關系的借機熱炒,也是我們一個堪稱“規定動作”的觀察點。美國政壇對某個事情往往都會存在“正反雙方”的辯論姿態,有的甚至是為反對而反對。

對於中國的定位,強硬派者如白邦瑞、羅伯特?佈萊克威爾等為代表的學者和政客們喜歡從臆想中杜撰中美大戰;而包括史文、傅泰林、傑弗裡貝德等美國理性人士都發出“中美應進行更具長期性、綜合性、戰略性的對話”的聲音。其實,對於機會主義者或者為兜售簽名書而強加的偏僻觀點,向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更高層次的人,卻能夠一錘定音。譬如,此次“習奧會”的主角之一奧巴馬,他早已下瞭定論——“我不認同某些歷史學傢和理論傢拋出的所謂正在崛起的與已有的大國必將陷入紛爭的言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