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與張皇後:朱佑樘因何不近女色隻寵皇後?

2016-08-13 15:57:16

  由於孝宗得到周太後百般呵護,練就瞭一副好性格,練出瞭一身好素質,為成為一代明君打下堅實基礎。從接受的教育看,他很早就懂得若想當個好皇帝,就不能愛美人廢江山的道理,故對於男女之事沒有特別強烈的興趣。

  其三,孝宗與皇後感情甚篤,難再寵他人。

  孝宗和張皇後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朝夕與共。再者說,張皇後本人的性格也許較為活潑,對孝宗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約束力。有史料稱張後為“驕妒”,從後來她在政治鬥爭中扮演的角色來看,張後確實也絕非庸常之輩。

  其四,受大臣謝遷的“守孝三年”勸諫影響。

  本來,皇帝廣納嬪妃是極正常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大臣也不會反對。例如,成化朝的時候,群臣因為憲宗二十八九歲還沒有兒子,竟紛紛上書要求皇帝廣納嬪妃。也許鑒於孝宗對張皇後的寵愛,也許或多或少存在孝宗對張皇後“驕妒”的忌諱,孝宗楞是沒有同意納嬪。

  加上後來又出現瞭謝遷勸諫一事,孝宗若想納妃也受到影響。此事發生在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禦馬監左少監郭鏞請預選淑女,想等孝宗服除後在其中選兩名女子為妃。當時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謝遷就上言說:“六宮之制,固所當備。而三年之憂,豈容頓忘。今山陵未畢,諒陰猶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說,皇帝選妃,自然是應當的。但是,憲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喪的草廬還是新的呢,怎麼就談起選妃的事來瞭?孝宗號稱以孝治天下,曾經定下瞭為憲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鳴鐘鼓,不受朝賀,朔望宮中素服”。因此,謝遷既有此說,選淑女以備嬪妃之選的事情就擱置下來瞭。盡管這不是孝宗為何隻寵皇後一人的關鍵,但肯定多少對孝宗的個人生活有些影響。

小編總結:當時的朱祐堂能實現一夫一妻制必定備受質疑,但是由於孝宗堅持隻寵皇後一人,使得他成為歷代皇陵中都葬著許多皇妃、而孝宗陵中隻葬著夫妻兩人的絕無僅有的典型,給他明君賢主色彩頗濃的一生更加平添瞭許多亮色。是先進瞭還是後退,留給歷史來判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