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輪戎馬生涯中的幾場著名阻擊戰

2016-08-13 15:56:35

  梁山阻擊:著眼特點 創新戰法

  解放戰爭進入第二年,黨中央、毛主席決定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軍區轉入外線挺進中原,迅速拉開瞭反攻的序幕,華東野戰軍以5個縱隊組成陳士榘、唐亮和葉飛、陶勇兩個兵團,協助劉鄧作戰,宋時輪所屬第十縱隊編入陳唐兵團執行阻擊作戰任務。

  梁山阻擊戰關系重大、任務艱巨。作戰命令下達後,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唐兵團司令員陳士榘親自給十縱參謀長趙俊打電話,要求十縱一定要堅決把國民黨軍整編第五師、第八十四師阻擊在梁山地區。陳參謀長在電話裡嚴肅地說:“你們要在作戰地圖上標明每天的抵抗線,絕不能讓敵人越過這個抵抗線一步。……整個防禦期間,你們的屁股隻能向北,不許向南。”要十縱始終面向敵人,死死拖住敵人,堅決按計劃完成阻擊任務。

  受領任務後,十縱司令員宋時輪立即在攤開的作戰地圖前陷入瞭沉思。他反復考慮這次作戰的具體任務、當前敵我雙方的情況和防禦地區的地形條件,仔細分析這次作戰的特點、考慮我應采取的作戰方法。他認為,這次作戰實際上是在廣大水窪平原地區,面對兵力和裝備優勢的敵人進行的一次寬大正面的運動防禦作戰。因此,必須改變縱隊過去進行阻擊作戰的方法,同時要創新工事,宋時輪決定,將縱隊所屬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兩個師作一線配置,並肩作戰,以縱隊特務團為預備隊。

  各師按梯次部署,第一梯隊在前面阻擊敵人時,第二梯隊在後面構築工事,並準備隨時支援第一梯隊作戰。第一梯隊按規定的時間和抵抗線完成阻擊任務後聽命令後撤,再由第二梯隊憑借已構築好的工事繼續阻擊敵人。

  至於怎樣構築工事,宋時輪決定到前沿部隊再去聽聽廣大幹部戰士的意見。他選擇瞭一個構築工事較好的團,親自到那裡實地察看,和幹部戰士一起商量。這個團當時創造瞭一種洞穴工事,這種工事就是在塹壕面向敵人的一側構築射擊掩體,後一側挖個洞穴掩蔽部。這樣,既能藏身,又便於射擊。宋時輪聽完匯報後,立即對這種工事給予瞭肯定,並給大傢講瞭一個古代防禦作戰的例子。這個戰例的陣地名叫“閉鎖野堡”,其特點是,塹壕縱橫交錯,塹壕的兩側一面築有射擊掩體或通往地面的臺階,一面挖有屯兵的洞穴,既可以藏身,又便於機動和作戰。大傢聽後都說:宋司令員這是在教我們怎樣把洞穴工事修得更加完善。於是,團裡立即決定,要進一步搶修塹壕,把所有的洞穴工事統統用塹壕連接起來。宋時輪又隨即指示機關迅速向全縱通報推廣這種工事,並具體抓好落實。

  有瞭洞穴工事,不僅有效地減少瞭在遭敵炮空火力襲擊時的傷亡,而且大大提高瞭機動和作戰的能力;采取交替阻擊的戰法,使部隊在緊張激烈的戰鬥中能獲得短暫的休整,在撤退後有預先構築好的工事作依托繼續作戰。這樣,就能很好地保證阻擊任務的圓滿完成。盡管敵整編第五師動用瞭飛機、大炮、坦克和優勢兵力,對十縱發動瞭一次次瘋狂的輪番進攻,但仍然隻能按十縱預先劃定的抵抗線一步一步地緩慢向前推進。這次作戰後來雖因敵軍突然調整部署,十縱在北撤渡黃河時出現瞭混亂,遭到瞭損失,但野戰軍首長對他們完成阻擊任務的戰績仍然是給予瞭充分肯定的。陳士榘在其晚年的回憶錄中談到這次作戰時說:“……第十縱隊於梁山地區阻敵八天(應為十餘天),連續作戰,重創敵第五師5個營,使其失去戰鬥力,緊緊拖住敵人不能增援,勝利完成瞭掩護劉鄧大軍南下和我一、三、四、八縱隊補充休整的任務,曾受到野戰軍首長的電賀嘉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