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事變發生在什麼時候 盧溝橋事變誰開的第一槍

2016-08-13 15:59:41

  隨後清水中隊長率隊向東面的西五裡店轉移,與從豐臺趕來的第三大隊在一文字山會合。凌晨3時25分,龍王廟方向又有3發射擊。牟田口連隊長認為頻頻出現的射擊目的在於進攻日本軍隊,於是在4時20分下達瞭戰鬥命令。

  此時之前由森田中佐帶領的對中談判代表到達瞭該地區,森田中佐作為代理連隊長命令禁止裝填子彈。日軍代表隨即要求中方將集結在盧溝橋周圍的部隊撤走,但該地區的中方部隊已開始從龍王廟附近及長辛店高地方向開始對日軍陣地進行迫擊炮炮擊。日軍開始還擊的時間是1937年7月8日凌晨5點30分。戰鬥開始後,日軍殲滅瞭龍王廟附近的中方部隊,進入永定河右岸,包圍瞭盧溝橋。從被擊斃的士兵身上搜出的證件表明,該士兵屬於二十九軍正規軍。至此中方戰死20名,負傷60名左右。

  5時30分,日軍第8中隊開始向中方軍隊進攻,雙方進入全面沖突,戰鬥持續2個小時後逐漸沉靜。

  上午9點半,中方提出停戰,雙方進入僵持狀態。”

  僵持階段持續到7月9日凌晨2點左右,此間雙方互有射擊,但並無重大沖突。7月9日凌晨2點,中日交戰雙方對“日軍占領永定河東岸,中方占領永定河西岸,日方撤走交戰軍隊”達成一致,開始撤軍,直到當日12時20分撤軍完畢。

  7月9日之後,交戰雙方開始進入談判,主要圍繞“相關地區撤軍”,“今後的治安保障”,“中方對挑起事端道歉”以及“取締當地抗日活動”展開爭論。同時日軍也開始加緊對華北地區派兵,以增加對南京國民政府的壓力。這一派兵的舉動客觀上增加瞭華北地區的反日情緒,為以後的大規模沖突埋下瞭伏筆。

  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在7月17日在廬山上宣佈準備應戰和必要時守土抗戰到底的決心。7月19日,蔣中正發表瞭《最後的關頭》的演說,正式宣佈開始全面抗戰。隨後,7月25日發生廊坊事件,7月26日發生廣安門事件,7月29日、7月30日,日軍相繼占領北平、天津。中國抗日戰爭正式爆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