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59:20
從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的一年間,人民解放軍從重點防禦轉入全面進攻,戰爭形勢如同長劍刺破青天,瞬間天翻地覆,毛澤東步步緊逼,蔣介石節節敗退。毛澤東的指揮部不停地朝前挪,蔣介石能夠伸縮的范圍越來越小,隻剩東南一隅瞭。
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於1948年3月東渡黃河,4月11日到達晉察冀邊區黨政機關所在地阜平縣城南莊。當時的毛澤東就有過去趟蘇聯的打算,以便同斯大林交換意見,爭取他們的支持。但是,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發展之快,連領袖們也始料不及,軍情萬變,所有大事都離不開毛澤東的決斷。他簡直一步也離不得。等到1949年年初,三大戰役告勝,更復雜的事情又出現瞭。
1949年1月8日,蔣介石國民黨政府請求蘇、美、英、法調停國共內戰,企圖贏得時間,伺機再起。中共中央觀望片刻,很快表示瞭拒絕調停的態度。但是,代表蘇聯政府的駐華大使羅申卻同代總統李宗仁達成瞭蘇聯調停國共內戰的三項條件,實際上支持瞭李宗仁“劃江而治”搞“南北朝”的企圖。這種情況,對斯大林來說,是有他的想法的。正如後來毛澤東所批評的,第二次國內戰爭後期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抗戰初期的王明右傾機會主義,都是從斯大林那裡來的。解放戰爭時期,先是不準革命,斯大林說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就有毀滅的危險;仗打起來瞭,對我們半信半疑;仗打勝瞭,又懷疑我們是鐵托式的勝利。這個批評至少說明,當時在蘇共和中共之間,存在著一些歷史的隔閡。
1949年1月31日,斯大林派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來中國。陪同來訪的還有蘇聯在東北鐵路局的顧問格瓦洛夫、翻譯瓦寥夫和警衛員共四人。他們是從大連乘機抵達石傢莊的。中共方面派出中央警衛處長汪東興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師哲到機場迎接。米高揚以俄羅斯式的熱情和機場的每一個人擁抱,汪東興告訴他:“毛澤東同志派我們來迎接蘇聯同志,你們遠道而來,先休息一下。西柏坡離這裡還有90多公裡,還要坐幾個小時的汽車,很累的。”
米高揚揚起雙臂,以示他的身體很好:“我們不累,可以立即上路,我們盼望早些見到毛澤東同志。”
於是,賓主很快登上吉普車,朝著西柏坡方向前進。路況很差,顛簸得厲害。米高揚卻興致很高,像拉住韁繩一樣拉著座椅的把手,像騎馬一樣搖來晃去。隻是路上行人極少,使他有些掃興。車子路過村莊時,他要求停車,要到老鄉傢看看。同車的師哲勸他:“米高揚同志,為瞭你的安全,還是免瞭吧。”
米高揚有些誤解:“反正人傢都會知道的,消息很快就會傳遍全世界,人傢會說:‘蘇聯鬼子到中國進行破壞活動瞭’,反正保不瞭密,豁出去瞭。你知道,雖然這會給我們的外交和國際關系帶來一些麻煩,但是我們做瞭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你瞧著吧,我的中國之行,會轟動全世界!”
師哲難以理解他的想法:“我想不會,你們此行一定是名副其實的秘密訪問,不會給你們帶來任何外交上的麻煩。”
米高揚有些失望:“真的嗎?外界真的不會知道?”
米高揚不肯相信,扭過臉朝車窗外望去,他想發現田野裡朝他們招手的人們,哪怕有些行註目禮的人也行。可是,除瞭沒有融化的冰雪殘跡和閑置的農田外,隻有幾個雙手推著手推車,嘴裡叼著煙袋的壯年農民在趕路,對幾輛駛過的吉普車隻是看瞭一眼,讓瞭路。米高揚難以置信,正是這些滿身泥土的農民扛起槍,由毛澤東指揮著,竟打敗瞭全副武裝由美國人支持的蔣介石的正規軍。毛澤東比蔣介石的高明之處究竟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