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天時地利 天氣改變瞭哪些歷史

2016-08-13 16:13:20

  挺進俄國的60萬大軍,最後隻剩下3萬人回到法蘭西。被遺棄在俄國的還有16萬匹馬及法蘭西“大軍”的所有800門大炮。

  俄國的勝利被認為是拿破侖王朝滅亡的開始。

  

  1941年:希特勒入侵蘇聯

  當希特勒決定進攻蘇聯時,他並不是不瞭解拿破侖的教訓,隻是選擇瞭忽略這個事實。他推斷,斯大林一直會因為他們兩國之間的互不侵犯協議而感到放心,進攻蘇聯隻需要一場短時間的會戰,跟蘇聯的冬天無關。

  1941年至1942年的冬天應該是溫和的。知名的德國氣象學者弗朗茨·鮑爾向希特勒做瞭如此的保證。行動開始於1941年6月22日,以“多特蒙德”為單一代號。

  1941年夏天很幹燥,氣溫上升到令人煩悶的40℃。當時蘇聯鋪設瞭路面的道路很少。太陽烤幹瞭大地,德國坦克揚起塵土,阻塞瞭散熱器和空氣濾凈器。盡管如此,第一階段對德意志而言仍是大獲全勝。他們迅速長驅直入,深入到蘇聯內地,7月便跨過瞭到莫斯科三分之二的距離,並俘虜300萬名蘇聯軍人。開戰前兩天,蘇聯損失瞭兩千多架飛機,隨後兩周內,蘇聯軍隊就損失瞭74,785人。在某些地方,德軍不到一天便挺進80公裡。

  8月下旬,德軍戰果輝煌,希特勒下令手下將領停止向莫斯科前進並轉向烏克蘭,這次耽擱給德軍帶來瞭嚴重的後果。盡管氣象學者警告過希特勒要註意秋天的泥濘期,但是他沒有聽進去。10月2日,希特勒下令重新進攻莫斯科,緊接著,德軍就遭遇到泥濘瞭。

  坦克的車軸陷入泥濘中,致使坦克每前進一步都變得蹣跚且耗損相當能量。泥土路變成無法通行的沼澤,甚至連礫石路面的道路也往下陷。當然,蘇聯軍隊也必須面對泥濘,但是蘇聯坦克的履帶要比德軍的寬,而且與地面的間隙也較大。加上他們是打防衛戰,這意味著他們不需要太過依賴部隊快速調動。

  地面變成瞭渾身濕透的“復仇者”,報復著德軍,直到11月帶來瞭冰凍嚴寒,德軍才得以繼續朝莫斯科挺進。12月1日,第六裝甲師團來到瞭距離克裡姆林宮24公裡的地方,但是當天夜裡,氣溫陡降至零下40℃。在這樣的環境下,槍支的撞針碎裂,機關槍凍結,炸開的炮彈因白雪而受潮。穿著夏季制服的德國軍隊飽受凍傷之苦,道路則被白雪封住瞭。

  1943年2月2日,德軍終於被迫投降。戰役的代價難以言喻。原先進攻斯大林格勒的33萬名德軍當中,9萬人被俘;其餘全都倒下——有些戰死,但是大部分死於饑餓、疾病及嚴寒。在俘虜當中,有2.5萬人踏著深及腳踝的雪地在長途跋涉到西伯利亞監獄的途中死亡。而能夠活著到達西伯利亞監獄的人當中,隻有2500人回到德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