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前11世紀周公滅武庚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2016-08-15 21:54:24

周公滅武庚之戰是發生在西周建國初年,約發生於公元前11世紀,這是周公東征的戰爭,那麼,周公為什麼要東征?周公滅武庚之戰是怎麼發生的?揭秘前11世紀周公滅武庚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武王滅商二年後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傢大權。
這時,管叔、蔡叔等人不服,想趁機奪取大權,企圖繼王位。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佈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並打出清君側的名號,勾結紂王的兒子武庚,並聯合東夷部族反叛周朝。周王朝面臨著殷商復辟的危險。周公旦面對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復辟勢力,多方權衡,斷然決定興師東征。周公東征就是在這時發生的。

約公元前11世紀,在周公東征中,周公旦率軍於朝歌(今河南淇縣)平定武庚叛亂的作戰。
商紂王之子武庚乘周王朝內部不睦之機,煽動管叔鮮、蔡叔度等,聯合東方舊屬國發動叛亂。周公旦率領周軍沿武王攻商的路線,直取朝歌,進攻向武庚封地邶(朝歌北)。周大軍一到,武庚軍大驚,立即潰敗。周軍殺死武庚,占領其地,取得東征的首戰勝利。
周公乃奉成王之命,舉兵東征,寫瞭《大誥》。分析瞭當時的形勢,認為武王死後,政局動蕩,國內很不平靜,殷商遺族看到周朝內矛盾尖銳,有懈可擊,因而輕視周朝,企圖復辟並發動叛反,王朝面臨天降大禍,不可等閑視之,必須除絕禍患以求振興。他用大龜占卜,說得到上天旨意,用武力平定叛亂,且卜兆是吉利的。據此告戒周人及原來歸屬於周的諸侯,必須順行天意,繼續文王、武王的大業,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隻有團結起來,齊心協力東征平叛。
經過周公的宣傳動員,借助上天的旨意和文王、武王的餘威,周公終於把東征大軍組織起來,並親任統帥,揮師東征。周公率東征大軍沿當年武王伐紂的路線向東征討,首先將兵鋒直指邶地,周師一到,“殷大震潰”,殺武庚(一說敗逃,不知所終)。與此同時,分兵一路直取管叔駐地鄘,並迅速消滅管叔的武裝,占領瞭城邑,管叔亦被殺死。接著周師攻克蔡叔駐地殷,捉蔡叔而囚之於郭凌(一作郭鄰)。
公元前1022年,周公順利地討平瞭三監的叛亂,誅斬管叔,殺掉武庚,流放蔡叔。收伏殷之遺民,封康叔於衛,封微子於宋,讓他奉行殷之祭祀。周公討平管蔡之後,乘勝向東方進軍,滅掉瞭奄(今山東曲阜)等五十多個國傢,把飛廉趕到海邊殺掉。從此周的勢力延伸到海邊。平定淮夷及東部其他地區,二年時間全部完成。諸侯都宗順周王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