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旅遊看人生

2016-08-15 22:48:41

這就使人想起曹操的那句名言,是使天下人負我,還是 我負天下人。意思是做事情是常使我對不起天下人,還是讓天下人對不起我;是我不做對不起別人的事,還是寧可讓別人對不起我,我自己絕 不吃虧。經常遲到的那些人就是寧可讓我對不起別人,也不讓我自己吃虧。所以每次都是叫別人多等自己一會兒,而不讓自己去等別人。

奉行這種哲學的人,一輩子下來的確可以多占許多便宜,但 是是犧牲瞭別人的方便為代價的。而且從總體上看,損失是大於得益的。

十幾個人等一兩個人,顯然總體上得不償失。世界上用 損人利己的方式行事的人總歸是有的。不同的社會這部分人所占的比例不同。要完全避免恐怕很難。

所幸我們這個團裡這樣的人隻是少數。設想如果占瞭多數,全 團就會集合不起來。如果總是讓天下人負我,我不願意等任何人,總是爭取最後一個到達,大傢都這樣的話,集合就越來越困難。

我們怎樣看待這個世界

用什麼態度對待喜歡損人利己的人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如 果用針鋒相對的辦法,一報還一報,這個世界就很難安寧;如果用寬容的辦法,豈不是鼓勵這種行為,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世界就更壞瞭。前 一種方法稱之為以怨報怨,後一種方法稱之為以德報怨。兩種方法各有其道理,可是又截然相反。

這是長期困擾倫理學的一個基本問題。我們的孔子兩千 多年前就提出瞭答案,就是“以直報怨”,意思是用符合道德的辦法來處理。我的理解是既不失原則,又有寬容。對這樣的人要有適當的懲 罰,又有善意的批評和幫助。道理是很對的,但是真正實施起來,不是偏於過嚴,就是失之過寬。對這樣的遊客一方面要多等幾分鐘,但也不 必發怒,不過每次都應該提醒他,大傢為你的遲到而等待,損失瞭大傢的時間,你是有責任的。做到以直報怨需要相當高的修養, 是鍛煉人的一個機會。

我們這個旅遊團在出發的時候,導遊對大傢說瞭一句話:世 界上沒有好玩的景點,隻有好玩的人。大多數人並不以為然,旅遊就是看景點,怎麼說關鍵在人,不在景點呢。等到旅遊結束時再想起她的這 句話的確有道理。其實想穿瞭,世界上的物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我們怎麼感受這個世界,全在於我們怎樣看待這個世界,以及怎樣彼此對待。

閱讀.p.s:

    旅行是什麼?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旅行,用腳丈量土地的同時,也在丈量著自己……推薦大傢看部電影——《瀕臨崩潰的生活》,即可以欣賞希臘的風景,更能體會到那份旅遊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