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誰做主?!

2016-08-15 22:55:47

2.激情

是 一種爆發性的、強烈而短暫的情緒反應。暴跳如雷、捶胸頓足、勃然大怒、喜極而泣等都是這種情感的外在表現。《儒林外史》講瞭個范進中舉的故事,當窮困潦倒 的范進看見紅榜上寫著自己的大名時,突然“噫嘻”一聲,拍拍手掌說道:“哇呀!我……我中瞭!”話音剛落便向後一倒,暈瞭過去。范進高興得發瞭瘋之後,幸 虧他老丈人的手狠才把他打得清醒瞭過來。美國體操選手雷頓本來是替補隊員,意外地榮獲奧運會冠軍後興奮得發瞭瘋,隻見她一會兒雙手抱頭;一會兒仰天長嘯; 一會兒又匍伏在地,久久不動。她手足無措,不知用什麼方式來盡吐心中的快意。可見,無論是高興還是悲哀都註意不要過度,在激情的狀態下,要避免過分的沖 動,要能夠調控自己的情緒。

3.應激

是在意外或突如其來的刺激下所產生的一種適應性的反應。例如,當 人面臨搶劫、事故等危險或突發事件時,人的身心會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並由此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如肌肉緊張、心率加速、腿腳顫抖、瞠目血壓上升等。應激是 人的正常生理與情緒反應,但這種反應不能過長,長時間處於應激狀態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克服失敗的情緒

失 敗的人有許多特征,在情緒上的特征就是:對未來恐懼,對現在抱怨,對過去悔恨。

1、 恐懼——拒絕未來的陽光

恐懼源於無知,凡是我們沒見過的東西,或我們的思維沒有感受過的沒有預料到的東西,都會增強人體的應 激,當應激增強到能被個體意識到時就是恐懼,意識不到時就是焦慮,焦慮通過儀器可檢測到。所以恐懼本身是客觀的情緒,是有保護意義的,發揮著防禦功能。

人 的恐懼與動物的恐懼一個最大的不同是,動物的恐懼都有真實的對象,而人可以對心中的事物、對未來產生恐懼,此時恐懼已經是主觀的,變成瞭一種認知,而不僅 僅是一種情緒。也就是動物的恐懼在事發之時,人的恐懼在事發之前。正是這個原因,恐懼是我們的頭號敵人!是第一失敗情緒,怕字當頭,必然行動不自由、不徹 底,或者幹脆取消一切行動。其實未來與現實一樣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恐懼拒絕整個未來,而不分有利面還是不利面。

伏爾泰說動物有兩點 值得羨慕:一是無知,即他們對未來的不幸或困難毫無所知,二是評價,人對它們的描述它們無從理解。而這兩點恰恰是人最最在意的,為確保萬無一失或者說保全 面子的最可靠保證,就是不行動,說到底害怕失敗就是害怕丟面子罷瞭。僅僅是想成功的人每每被理想的風帆所鼓動,可一想到失敗後可能出現的現實境遇,還是偃 旗息鼓算瞭。從這一點說,那些一定要成功的人反而進化得遲緩得一點。心理學傢用試驗證實,很多人摔瞭跤後,第一反應往往不是看哪兒摔著瞭, 而是扭頭看看四周有沒有人,尤其是有沒有熟人,這跟對兒童的觀察一模一樣,小孩子摔倒瞭,先昂起頭看看有沒有爸爸媽媽,如果有就“哇”地一聲大哭,沒有就 自己爬起來,但小孩想的不是面子而是撒嬌而是尋求支持。

客觀的恐懼是免不瞭的,一個人可以摧毀心中的一切,隻要他活著,他就無法摧毀恐懼。 一個智慧再高的人看到吐芯的巨蟒照樣恐懼,看到從未見過的天外來客照樣恐懼。但主觀的恐懼是可以通過豐富經驗和提高認知而消除的。豐富經驗就是越怕行動越 要行動,否則從何處積累經驗?縱觀成功人士,他們不是比你“會” 做,而是比你“敢”做,他們堅定的信念、強烈而清晰的目標能抵擋一切恐懼。

卡 耐基在《人性的優點》一書中提出瞭戰勝恐懼的具體步驟。

    問問你自己,可能發生的最糟的結果是什麼。詳細地寫下 你的憂慮。如有必要的話,接受這種最糟的情況。寫下解決這個問題的所有方法。決定哪種方法最好。立 刻去做。對你認為糟的事情,平靜地去加以改善。

這七點其實隻有兩個核心:最壞打算+立即去做。

立即去做讓你恐懼的事,這是戰勝恐懼的唯一法寶。

美國有個名為瓊斯的新聞記者,極為羞怯怕生。有一天上司叫他去訪問大法官佈蘭德斯,瓊斯大吃 一驚,連忙說“不行不行,他根本就不認識我。”在場的一個記者拿起電話就撥通對方秘書辦公室:“你好,我是明星報的記者瓊斯,我奉命采訪佈蘭德斯法官,不 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見我幾分鐘?”瓊斯一聽嚇壞瞭,在旁邊 恨得大罵:“你怎麼提我的名字?!”這時電話裡已傳出聲音:“一點十五分,請準時。”“瓊斯先生,你的約會安排好瞭。”同事滑稽地聳瞭聳肩,而瓊斯一下子 愣住瞭。“那一刻是我二十幾年來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成名以後的瓊斯總在說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