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2:58:28
(五)
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有些東西是特別寶貴的:好的習慣的養成、 自我管理的能力,還有對失敗的適應,對自我信心的建立等等。
這些東西很不容易在學校的環境中學到。
我們整個接受教育的環境是 脆弱的:
你告訴一個孩子,你隻能這樣,不能那樣。或者他做不好,你就給他安排一個人在旁邊侯著。
你可能隻是在強化他對失敗的 恐懼,對他的苛求和不信任。
這樣的結果,隻能讓一個人變得軟弱。他的軟弱其實隻是表現在其外表下,他會把很多話都埋在心底。
愛 不見得全是光明的,有時,也是剝奪。
沒有節制的溺愛會影響孩子對世界的正確判斷:他認為這是他應該得的,而不會想到這是一種特別的禮物。
得 來的東西太容易,就更不可能有什麼感恩的想法。既然我沒要求什麼都可以得到,憑什麼要感激呢?
最糟糕的是,大人過度的擔待會剝奪孩子的成 長:你做瞭他該自己做的事情,他就失去瞭長大的機會。
你負瞭他該自己負的責,他就失去瞭為自己負責的機會。
你可以為他安排一 切:讀書、工作,甚至找對象。你甚至可以給他的人生畫出一條清晰的軌跡。
但,那又如何呢?
一個人的人生就真的應該為另一個人 的人生做出如此多的安排嗎?
我懷疑。
這到底成瞭誰的人生瞭?
(六)
我覺得:現在的小孩比我們小時候 聰明百倍。
但是,現在的小孩也承受瞭比我們小時候過多的愛。
當他們長大後,我們發現他們身體成熟瞭,思想和行為都還是個孩 子。
這是所有的傢長和學校都要檢討的一件事情。
那些奧數啊、成天的數理化的試卷啊,從小學就開始學的外語啊,隻是提高瞭智 商,而沒有情懷。
隻有等他們重新回到社會上,被碰得頭破血流瞭之後,才明白:
真正的教育,重要的是做這樣的一件事情:
把 一個人完整地還給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