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2:57:47
今天,我又要發揮強大的編輯功力,去理解一點點關於哲學方面的知識,因為哲學是人類對最高智慧的探 索。我相信思考這些問題很費腦力,但如果能看明白其中一些,那對自己的思維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先看看王建碩的這篇中國哲學體系的困惑,才發現我們原來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中國古代的智慧,經過千年,現在依然可以用“子曰”什麼什麼,或者“俗話說”什麼什麼的來對我們周邊 的現象進行解釋。但一直沒有用一種嚴密的邏輯推理來幫助我們做判斷。俗語裡面的正確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成雙成對的以反義詞的 方式出現的。這麼做,也有道理;不這麼做,有另外的道理。事後諸葛亮的情形居多,錦囊妙計類型的比較罕見。
比如對於堅持一事,有人說堅持就 是勝利;立刻就會有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對於失敗,有人說,面對失敗沒有關系,隻要接著去做,失敗乃成功之母嘛。 “我來給你舉個例子,某某某在經歷瞭100次失敗後,在101次,就成功瞭。”也有人說,這叫鉆牛角尖,這叫不到黃河不死心,這叫。。。。如果我們看語言 中的詞,也是同義詞中間就有褒義詞說法,也有貶義詞說法:贊揚,吹捧;果斷,武斷。
任何事物或者行為,都有好處A和壞處B。看似有道理的 道理總是僅僅告訴我好處A,卻從不談壞處B;對於惡行,也隻告訴我們B,卻忽略瞭A。這就讓我們覺得隻要是道理,都很有道理,卻對於做決定沒有太大裨益。
先 人們隻告訴瞭我們道理,卻缺少系統的推理來告訴我們,在具體的情況下應該應用哪一條美德。比如,在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已經失敗瞭三萬次瞭,到底應該“堅持到 底就是勝利”呢,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呢?給定的信息下做同一個決定,到底是果斷,還是武斷呢?
“炒股的要義,就是低買高賣。你看啊,老 張10塊錢買,15塊賣,賺瞭;老李,19塊錢的時候,別人都說不要買,結果他買瞭,你看現在,漲到30塊賣瞭。你要向他們學習啊!”
這些 真理一樣的道理,實實在在的傳奇故事,都沒有解決一個問題:怎麼知道現在是高點還是低點呢?
你告訴我某A堅持讀完大學,成瞭偉人;某B,大 三輟學,成瞭偉人。但對於我,到底讀還是不讀下去呢?應該學A還是B呢?就沒有人能夠說清楚瞭。
因為沒有設定具體場景,多少年以來,美德A 以及和它相反美德B,從來沒有正面的爭個高下來,好像京劇裡的《三岔口》,黑燈瞎火的摸瞭半天,誰都沒有碰到誰,卻分別井水不犯喝水的傳承瞭千年。
對 於近代的西方哲學發展,我覺得有些我們可以借鑒的地方。他通過設定一個有一個場景,逼得哲學傢對此進行確定的回答。有點像哲學裡的物理實驗。在參數固定的 情況下,追求一個固定的結果。比如在關於道義的討論中,有一個爭論百年的經典問題:
剎車失靈的火車在軌道上眼看就要撞死 5個工人,另外一個軌道上有一個人。作為火車司機的你,會不會把火車扳到隻有一個人的鐵軌上?
這 個給定的場景逼得每一個哲學傢回答“扳還是不扳”這樣確定的答案。對此,實用主義者,絕對主義者,義務論者,結果主義者,自由意志主義者等等不同的學說, 給出不同的答案,或者給出相同的答案,卻是因為不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反對者針鋒相對的再次舉出另外一個場景,將對方的學說的推論過程應用其中並且產生 一個荒謬的結果,並進行改良。如此往復前進。每一個參與者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走一步,正如物理學,天文學或者化學等學科那樣。希望我們能夠 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下面,認真的坐下來,不高談什麼事應該做的,而是多一些固定場景的較真的討論,進行邏輯上嚴格的推導。道理,怎麼講都行,而決定,是非此 即彼的。
看到這裡,就應該有爭辯瞭。大傢可以去看原文下面的評論,很有意思!然後,然後還缺瞭什麼?對,就是那視頻,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視頻比較長,大傢拿出看電視劇的精神)
第一講:道義的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