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25:29
二、小學階段是一個培養孩子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
相信很多傢長都知道這一點,於是他們才會在孩子剛剛學習1、2、3的時候就開始給他報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在人後,他們相信這是人生起跑線的起點,如果孩子在起跑線上贏瞭,未來也能贏。
事 實上,“輸在起跑線”這種說法隻適合短程競賽,例如百米賽。如果是像馬拉松那樣的長跑,就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擔憂。因為在起跑線過後漫長的競賽中,更註 重的是誰有體力堅持到最後。從這個觀點引申出一個問題,你傢孩子的人生,是短跑還是馬拉松?如果孩子的人生屬於短跑,隻有區區十幾年,您一定不能讓孩子輸 在起跑線上。畢竟誰都知道百米賽的關鍵往往就是起跑,起跑領先瞭,就成功瞭一大半。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人生都是一場長跑,從這個基礎上來說,是否 在起跑線贏就不再是最不重要的瞭,保持實力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贏在起跑線上有相當的優勢,但是每一個人更加關註的其實卻是能不能贏在最後。因 此,適當的選擇一些課外輔導課程,擴大的孩子的知識面,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面對著沒完沒瞭的 課外輔導,特長訓練,孩子們疲於應付,長期這樣下去,自然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學,甚至其他的心理問題,並因此錯過瞭最佳的學習時期,這就毫無保持 實力可言瞭。
望子成龍重要還是望子幸福重要
在父母親的心裡,認為如果孩子能夠成為一個人中龍鳳,那麼他一定會是一個幸福的人。可是,幸福是什麼?幸福的生活僅僅是單純的構建在某一個基礎上的嗎?獲 得社會地位,獲得財富,就真的代表幸福嗎?在我看來,幸福是一種出自於內心的最高貴的感覺,這種感覺,源於一種平衡,這種平衡是指身心的平衡。
成功幾乎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夢想,也是每一個傢長對孩子的期待。但是,在我們為自己的孩子塑造成功之路的同時,更應該的是為他打造一個健康的心理世界。健康 的心理是一切成功的動力源。歷史上每一個獲得巨大成功的人,他們除瞭智商高之外,其他的商數也不低。愛迪生為瞭一個電燈泡就做瞭一千多次的試驗。如果他不 是一個具有相當“逆商”分數的人,不是富有挑戰精神,他是做不到這些的。
所以,一個人能否成功,能否真正體會得到成功的喜悅和幸福,除瞭必要的知識文化之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她是否有為自己的身心找到平衡的能力,是否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給現在傢長的建議(適當的挫折,可以讓孩子走的更遠)
以下,我就今日的主題提兩點自己的建議:
第一、請把“受苦”的權利還給孩子
現在,很多父母因為舍不得讓孩子們“受苦”,都不由自主的會幫自己的孩子做著做那,結果孩子成瞭一個名副其實的讀書機器,除瞭讀書,什麼都不會。久而久 之,變成瞭一個高智商(文化方面)的低能兒(生活方面)。其實,這樣做不單隻是剝奪瞭他們學習生活技能的機會,也剝奪瞭他們對體驗生活的權利,更會為他們 步入社會來帶來一定的困難。就這點來說,他將來能否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中好好的生存,獲得相對的成功,成瞭一個懸念。
第二、孩子需要“受挫”的機會
我認為,一個孩子的發展,應該是均衡的發展,除瞭智商要拿高分之外,其他商數也應該並駕齊驅。智慧來自於生活,所以在讓一個孩子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識的同 時,也應該創造條件讓他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假如他們在生活中遭遇挫折,要相信他們有自己的解決方法,我們所要提供的幫助,不過是陪著他走在探索的 路程,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給予他適當的指引。這樣做,不單隻可以激發他的抗挫潛能,還能讓他感受到真正的成功喜悅,使孩他更好地適應社會。
第三、以其教會孩子和別人競賽,不如教會孩子和自己競賽。
和別人攀比是一件耗神費力的事情,積極進取的表象下,隱藏著爭強好勝的惡習。如果一個人,隻和自己對比,那就不存在爭強好勝的問題。而同時又能獲得進步,何樂而不為呢?
文:韋志中——孩子可以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