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45:08
我經常看到有些博友對於我博文裡提到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的建議的時候,不是說這些事情我們做不到,就是有建議也不會有人聽的。在我們的周圍也經常聽到有人 埋怨這埋怨那,但對於問題隻有簡單的要求,卻較少能思考提出一些切實的意見。其實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五種人:
一種人是任何事情都不關心,就管自己過點日子;第二種人是關心但不上心,說到問題,總隻有感覺,連個問題也說不明白;第三種人問題看的明白,就是老議論,也隻議論,成瞭議論專傢,這大致就相當於我 們說的牢騷;第四種人就是提瞭問題還能提供一些意見與建議,雖不實用,也至少說明不隻說出問題而已,有建設的意識;第五種人就是把看到的問題當自己的問 題,很認真地思考籌劃,努力為問題的解決獻計獻策,尋找可以推動解決的條件。當然很多人說,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且也沒有人能強迫你怎麼樣,但我認為對於我們社會中真正應該看為資源也特別應該鼓勵與提倡的是後兩種人,任何的組織裡面有後兩種人,而且有較多的數量那真的是一種幸運,也是應該追求塑造的一種 團隊能力。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組織是完美的,但追求完善的個人與組織總是值得欣賞的;沒有人的建議是完美的,但隻要人有誠心樂意為我們提供建設性的意見,這也是值得欣賞的,事實上建設性的信息本身也總能激勵人們前進,感受建議者的善意。
人們要想提出意見不難,難的是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一個建設性的意 見,首先要能把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提供盡量客觀的事實描述,說得明白;然後是在諸多的問題中找到一些關鍵與核心的問題來對待;再在這樣的基礎上匯集信息、思 想、知識、經驗,從而提出相應的可供參考的一些解決思路。
實際上提出建議是一種技能,在開始的時候提不出來,或者隻能勉強提點,或者隻能原則上提點,但經過經常操練,或者得到別人指點,也經常與有建設性提議能力 的人交往,就逐漸培養出提出準確實際可行的意見的能力;提出建議也是一種品質,隻有在提出解決問 題的提案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多設身處地,更多地考慮我們所受的資源條件,也才能更多與處在問題關鍵點上的人們有對話的對稱性,而在建議思考的過程中,我們 的思路才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減少極端性與情緒化。有建議能力與品質的人,他們的發言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敬,也更容易成為人們中的建設性的力量。
來自:袁嶽——提意見時一定要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