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87)願歲月無可回頭,且以深情共白首
2016-10-11 11:27:08
心理:
孤獨是構建所有人的基礎,因為孤獨,才會拼死工作才會廣交朋友,才會深陷戀情。想到一個人,朋友、親人、師長,並努力使他開心,這是治好憂鬱癥的良方。對別人好不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享受,因為它能增進你的健康與快樂。每個人對『等待』都有一個心理預期,當等待時間沒有超過心理認知的時候,人會覺得2分鐘就是2分鐘。這時大部分腦細胞都會處於一個相對安靜的狀態。可當等待時間無法確定或者超過瞭心理認知的時候,人們就會開始覺得1分鐘就好像過瞭15分鐘一樣,開始出現焦躁,甚至暴躁的情況。那是因為腦細胞接收到強烈頻繁的腎上腺素等激素的刺激。2010年倫敦商學院行為管理學教授尼諾•希凡納森(Niro Sivanathan)指出,自我評估低落的人,喜歡通過消費象征地位的商品(名車、名表、名包等奢侈品)來治療自我危機。俗稱裝逼。失戀後尋死覓活的,是人格、心理的補全。算不上為別人怎麼樣,是本來自己就缺。——熊彼得一個人找別人問自己的缺點,尤其是那些很虛的缺點,而不是具體的操作的話,很難講是百分之百出於遷善改過的心,多半包含瞭想向別人展示自己虛心求教的品質。——王路放縱就是任由你的弱點去掌控優點,放縱便是允許你不健康的那個部分去掌控你的生命,即使你知道那是不健康的。強烈的嫉妒心,是折磨、摧毀很多聰明人的癌癥,這讓他們無法接受他人的成長和超越。他圈子裡的人,永遠都得不如他。如果你性格軟弱,或是暴戾失控——總之就是做不到溫靜嫻和,坐如處子,動如脫兔,做不到優雅淡泊卻讓人不敢起凌侵之心,那就是你心中的恐懼力量,太過於強大。理性與愛的空間,被殘酷壓縮。其實我們很多人對那種自然環境都是有葉公好龍似的欣賞心態。很喜歡那裡的自然風光,但是一旦讓自己長久居住在那裡,恐怕大多數人又會懷念城裡紙醉金迷的夜生活和熱鬧瞭。——@迷霧彌漫
教育:
口才不好的人總期望一鳴驚人,口才好的人都知道自己曾下過苦功。當你敢於嘲諷自己的弱點,並用幽默的方式調侃它,大傢看到的不是你的無奈,而是你的堅強和勇氣。——秋葉有個說法叫自證語言,意思就是人會不自覺的按照自己的語言來行事。假設,你一直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材料,那你即使有時間你也不會用來復習,最後考試失敗瞭你就會說『都說瞭我不是讀書的材料瞭』。父母期盼的是我們在外面有所成功,而後有一天衣錦回鄉。可是路是自己選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喜歡自己所選擇的。——那西西比人是可以重生的,一生你可以有很多輩子。人生七年一個周期,在每個七年你都完成一種新身份的轉化,就好像別人活瞭一輩子。讀書的目的,是豐富自己人生。讀小說,體驗書中人的悲歡離合,讀歷史,感悟其中的人性糾結。讀心理學,知道人類的所有非理性沖動之後,都隱藏著極深的理性因子。讀經濟學,感受交易體制之中的人性狡黠與蛻變。讀本編程,你會發現人類的93%的行為,都是可以用預測的。讀量子力學,你會發現主導人類社會的規律,體現在那7%的不確定性之中。研究數學,你會發現任何答案,都沒有明晰的思維更有價值。讀書最重要的,是量的積累。讀書有什麼用?赫爾曼.塞黑說,世界上的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也正如李宗盛所說,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同樣的,世上沒有白讀的書,每一本都融進你的氣質裡。一個不能寬容特立獨行人生的態度的民族,是很難產生天才的。天才就是那些具有常人所沒有的思想與行事方式的人們。他們對於社會的意義在於,他們以全部的心思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並經由這種超越來達到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隻有在那種境界中,才有可能發現常人難以發現的事物的本質。小事並非沒有價值。它的價值之於同事而言,可以快速判斷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是否認真,是否踏實,而這些是後期合作的基石。另一方面,對個體而言,小事會牽涉更多的人,在不斷打交道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幫助自己快速融入這個群體的過程。這是其二。所以,無論是必要性,還是充分性,這一類的活都必須經歷。蘇格拉底說,站在智慧高度,對人性通達的認知,自如遊弋於規律之間。這個時候你是簡單的,世界在你面前也是簡單的。但這種簡單,這種目睹瞭人性蒼涼而生出的慈悲之心,斷非未經過深度思考的人所能理解。思維是天地對我們最寶貴的贈饋,認知上的哪怕一小點進步,都能夠賦予我們足夠的經濟與心靈自由。如果我們日常生活中快樂不多,幸福不足,很大一種可能,是我們沒有善用自己最有價值的資源。打開蜷縮成一團的心,直面自己的人生恐懼,明麗的認知如暗夜之燈,驅散周邊的黑暗,你會驚訝發現,此前因恐懼而逃避的一切,不過是蠅珠水露,不值一提。——老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