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89)強者溫靜如水,弱者易怒如虎

2016-11-07 11:04:01

智慧:

    愛因斯坦說,我們無法用創造出問題的同一思想層面去解決我們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是德國暢銷小說《丈量世界》裡數學傢高斯的經典解題法:“看一個問題隻要跳脫成見與習慣,隻要退得夠遠,整個模式就會在你面前一目瞭然,答案自然就會出現。”——李欣頻《量子創意課》寧可在理由充分、證據確鑿時反復無常,也不要在缺乏論據、強詞奪理的結論上執迷不悟。——《學會提問》興趣與其說是一種天賦,不如說是一種自我技能。興趣是那件讓你百天痛苦的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點爬起來,一邊苦笑著罵娘一邊咧著嘴幹完的事情。這才是興趣本來的樣子。——《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古典強者溫靜如水,弱者易怒如虎——其實這世上,哪來的什麼強者?又哪有什麼弱者?你強,隻是因為你有勇氣,敢於闖出自己的心理舒適邊界。你弱,隻是因為你不敢走出舒適區,強者是你,弱者也是你,差別就在於你的心,是否會在生命尊嚴與責任的驅使之下,變得勇敢起來!知識分為五類:數據、信息、知識、才能和智慧。數據經過整理變成信息,信息能解決問題就是知識,知識通過反復實踐形成才能,才能融會貫通就是智慧。才能和智慧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棋:恰遇良才慮弈機,著著慎,得失寸之思。 善棋者籌謀睿智。書:潑墨揮毫灑麗珠,龍騰舞,雋永雅鴻儒 。善書者至情至性。畫:筆移山引乾坤大,妙筆下,更生靈秀花。 善畫者至善至美。詩:頌古吟今賦藻辭,心言志,感嘆與情癡。 善詩者韻至心聲。善酒者情逢知己,酒逢知己千杯少。茶:谷雨山前綻嫩芽,閑來品,層閣賞煙霞。 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琴:一曲彈出發自心,音傳出,何處有知音。 善琴者通達從容。中國人經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大事化小小事化瞭”,別人欺負到頭上也不還手,以一團和氣為最高理想,其實這樣做人未必好。得寸進尺欺軟怕硬的人常有,你敬他一尺他未必敬你一丈,倒不如讓他知道厲害。更何況,若是你的忍讓落在第三者眼中,被認為是你膽小怕事沒有擔當,反而會失去更多機會。隻有率真的為自我而活,追逐遙遠的夢想而行進,我們才能夠獲得快樂。隻有當我們的快樂釋放出來,生命的潛能也得到無盡的釋放,才能讓自己,不唯成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也成為環境中最重要的。遠離心隨境轉的苦鬱,進入境隨心轉的境界,這樣才能夠把幸福、把無邊的快樂,與無盡的希望,帶給我們的傢人,友人,及周邊的所有人。如果是因為怕而忍,那麼就會永遠的怕下去,永遠的受氣。真的忍是一種寬容,是不屑和對方計較,非不能為。很多的事是不能忍的,因為別人會不斷地挑戰我們的底線,與其一次次地原諒到最後爆發,不如一開始就講清楚,這樣可以少很多的麻煩。一個好的道歉要有三步:明確動機:不是為瞭贏回別人的信任,而是為瞭完善自己的人格。學到東西:態度有問題就解決態度問題,能力有問題就解決能力問題。提出道歉:說明你的錯誤,也說明你的改變,把是否原諒的決定權留給對方。——萬維鋼

觀點:

    細胞的癌變,是早已植入生命進化最深處的古老而無法刪除的程序。從個體細胞的角度來講,基因突變,不是癌變細胞個體的無心之失,而是千百萬年來生命進化的選擇,是生命進化的源泉和產物,是我們生命程序中不可修復的系統缺陷。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人體細胞隻要持續地分裂和更新,癌變將最終成為必然。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瞭解。歸根結底,我們隻能知道自己真正瞭解的人,我們隻能完全瞭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林語堂把占人傢便宜看成“聰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強”,把挑撥族群看成“和解共生”,這是價值的錯亂。別那麼猴急的索求當下回報,功不唐捐,你現在的付出,有可能隻是回匱在子孫後人身上。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是條冷酷的法則。冷就冷在——別人爹媽栽的樹,斷無可能蔭庇到你。如果手邊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調用,那就是我們開始的時候瞭。書的價值的取決於你的閱讀能力,與其到處去找有價值的書,莫不如賦予自己,化垃圾文稿為金玉的閱讀方法。現在的信息爆發時代,每18個月,人類的知識總量就翻一番。所以我們需要高速有效的閱讀方式,同樣也需要更科學的吸收內化方法。華茲華斯說:“春天草木中的一陣顫動,將比所有博學的智者教會人們更多的道德善惡。”為什麼?因為草木一瞬間的顫動也包含瞭無數個變量,而越博學的智者往往就越隻知道一個道理。最好的領導模式是成為“紐帶”——促成協作,而不是仲裁是非。成為資源,而不是約束行為。用定義方向來積累影響力。在關鍵時刻成為關鍵因素。曾在一傢餐廳,聽到一對父母訓斥孩子:爸爸媽媽這麼辛苦,是為瞭誰?還不是為瞭你?你還不給我好好努力?我在一邊聽得搖頭,如果這對父母說的是真的,那麼他們就活錯瞭。他們的人生理應為瞭自己,追求少年時期的夢幻大步前行。可是他們為瞭孩子扭曲自我,而且這種扭曲,在扭曲瞭孩子的同時還得不到孩子的認可,你說這日子過的,這豈不是自找痛苦嗎?如果這對父母,隻是隨口這麼一說,所言並非實情。那就更糟糕,因為他們灌輸瞭一種不會讓孩子快樂的觀念。這種觀念不是以快樂為目標,而是選擇不必要的痛苦,自己痛苦也讓別人痛苦,最後全傢苦成一片,隻為痛苦而痛苦。在線學習的真相是:對於花錢購買的課程,我們會更認真地去學。人的註意力有限,錢花在哪裡,註意力就投射到哪裡!這就是人性。人做什麼,應該都是為自己。你做什麼都應該為瞭你自己的成長,你做慈善也不是為瞭可憐窮人,是你要對自己更滿意,讓自己的社會問題有判斷有擔當。——羅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