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8 11:00:19
文/十裡紅妝
題記:我在你的眼裡看見瞭流下的淚水,於是我明白,人生有時辛苦,有時流淚,並不是一件壞事。
1
宗薩欽哲仁波切,享譽世界,是當今國際公認的最創新、最具創意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在他的語錄中,有一段我最為喜歡:“我看到的花,你永遠看不到。所以,我們無法分享真正的花。我們隻能假裝我們在分享,而這是非常孤獨的。我永遠不能和你分享我正經歷的,這真的非常的孤獨。我所經歷的,隻有我能經歷。”彼時,我以為這是宗教裡所謂的修行的境界不同,而產生的感官不同,從而有瞭“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之感,是慈悲的導師對弟子的勉勵與期待。
直到看完瞭加文·伊克斯坦的《一個女孩的鏡像世界》,我才知道,這種無法分享的孤獨無助,這種你所經歷的,隻能是你自己經歷的絕望和茫然,與那位高僧大德所表述的境界竟是如此的相似。不過是,一個在雲端,一個在泥潭。
“我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但我必須學會接受這種輕賤感。”《一個女孩的鏡像世界》講述一個患有精神病女孩艾比的故事。她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期間,對男友提出分手時,這樣說。有多少人,可以這樣坦然的說出這句話,有多少人能夠接受世界加諸在自己身上的這種態度!
艾比,用瞭一個詞:必須。是什麼原因促使瞭她必須接受這樣的對待,又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她必須走過這樣的荒涼。
小說一直以艾比的視角和口吻來敘述事情的發展,所以,艾比看到鄰居死人瞭,艾比寫瞭一篇過多涉及自己私密的文章發表,艾比乘坐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去見一個教授,隻是因為對他的一項研究感興趣而想要采訪他,艾比在經濟情況緊張的時候花瞭大價錢買瞭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即使艾比一直在說自己沒有任何欲望想和人講話,一直在表述她沒有腦力來思考一些事情,但我卻一直認為這是合理的,是正常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
艾比怎麼可能是精神病人呢?這太搞笑瞭。在之前的種種表現裡我看到的隻是艾比疲於應付生活,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會有那樣一段時期:我們經濟拮據,我們和傢人的關系處理不來,我們隻想堅持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願為瞭生活放棄追逐自我的夢想,我們情緒低迷不願意和周圍的人解釋,我們討厭高成本的溝通,我們看到瞭喜歡的裙子一定要買下來,我們為瞭一篇稿子竭盡全力去努力,我們……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經歷的,或者正在經歷的,怎麼到瞭艾比的身上,就成瞭不正常?當男友貝克請假在傢等待晚歸的艾比,他對她說:“艾比,你的狂躁癥發作瞭。你表現的不正常已經有一段時間瞭,而且情況正在失控。”艾比產生瞭激烈的反抗。我感同身受!誰他媽說我有病!你們全傢人都有病!怎麼能夠因為別人的描述就判定自己有病呢?這個世界,太不可理喻瞭!為什麼他們不能理解我的邏輯?為什麼他們不能?
爭吵之後,艾比逃離瞭宿舍,她在街頭不斷的狂奔,因為她穿的那件衣服太顯眼瞭,特別容易引起關註,她隻是不想被人關註,她隻是想找個地方,找個地方,能容納她。
可是,艾比真的不正常瞭。直到她在酒吧和旅店發生的事情,直到芭芭拉醫生將她送進精神病院治療,我才不得不,必須相信,艾比是一個精神病人。
於是,我把小說再次返回到最初,重頭開始看。因為直到這裡,我依然沒有看出絲毫的破綻,艾比是個不同於你,不同於我,不同於我們大多數人的女孩。
2
宗薩欽哲仁波切說:“一定要找到,那個能讓你的心靜下來的人,從此不再劍拔弩張,左右奔突;也一定要找到,那個能讓你的心精細起來的人,從此萬水千山,生生世世。”在佛教裡,將那個能讓你的心靜下來和精細起來的人成為“善知識”。——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沉溺有海,拔濟我者;我入惡道示善道者;系縛有獄解釋我者;我於長夜,病所逼惱為作醫王;我被貪等猛火燒燃,為作雲雨而為息滅。
而艾比呢?誰是那個讓她的心靜下來的人,誰又是那個能讓她的心精細起來的人?
“當然,精神病仍然被視為一種恥辱,但我已經不再為此過分苦惱瞭。我從十幾歲開始就會定期發病,早就不會因此尷尬不安。但是你無法阻止別人為你感到尷尬和擔憂。他們和你相處時會變得小心翼翼,好像最簡單的一句評論,或是措辭失當的提問,都足以讓你崩潰——就連醫療保健人員有時也會犯這樣的錯誤。你不得不經常提醒人們你和他們沒多大不同:你們都是血管、思想和情感的復雜結合體。你不得不提醒他們:看精神科醫生或者接受藥物治療並不會像額葉切除手術那樣把你原有的性格完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