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32)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說何必?

2016-08-09 22:13:16

思辨:
    中國文化中有兩個通病,即神秘化和全能化。明明都是一些生活基本常識,偏要添加無數作料,搞得自己好像多麼高大上,讓人可望不可及。其實就是用形式化的東西來虛張聲勢,嚇唬別人。——易水寒:風水學是如何被糟蹋的一個故事:孔子的學生去魯國救人並未接受任何饋贈而被人們贊揚,孔子卻罵瞭他:你這樣是在害人而不是救人,將來去魯國救人的人們如果接受瞭報酬會遭人詬病,但是不接收報酬本身又不被救人者接受,也就導致下次再有人碰上這樣的事就會避而遠之,因此你這是在害人而不是救人。我們都知道腐敗的根源在公權力的不受限制,在官員的權力過大,在利益集團對資源和“真理”的壟斷,但我們下面普通人並不是沒有一定責任的:到醫院開刀作手術,你不送紅包心裡就不踏實;路上出瞭小車禍,大多數人下車後不是交換保險號而是各自忙著撥打尋找自己在交警中的熟人;吃官司瞭,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找律師,而是在法院等政法機關中找“關系”、送禮;連中秋節這麼美好、純潔的節日臨近時,傢長們開始琢磨的是該給孩子的老師送什麼價位的月餅,才能超過其他傢長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從而換得老師對孩子的特別照顧——你們說這活得累不累啊?這種習慣性的思維是很可怕的。社會上有一群以青年導師自居,兜售“成功學”的老盲流子,原來大企業混過日子,現在以講課謀生,東扯下國學,西扯下卡耐基。給你講馬雲創業艱辛,史玉柱東山再起,叭叭叭把別人事說得和自己親身經歷一樣,年輕人聽完一身雞血趕緊給大師交錢。回傢一琢磨,聽的啥?忘瞭。我覺得這些“大師”挺不要臉的。——@留幾手有些機構開設課程,專門訓練小孩子一心多用的,純粹是胡說八道,誤人子弟!孔子就說:“食不言,寢不語”,一心不能二用。現代教育專門培養“精神分裂癥”,人的精神一旦分裂瞭,就什麼事情也做不好。當我們面臨多個平行選項,又沒有明顯理由偏愛其中之一,為避免成為佈裡丹之驢,需要引入一個偽隨機數發生器,通常,神經過程中來源廣泛的微小擾動即可起到偽隨機數發生的作用(這也是讓我們的意志顯得更自由的因素之一),但有時內部擾動不足以解決問題,此時便要借助一些外部偽隨機數發生器,比如骰子。——@whigzhou心軟是一種不公平的善良,成全別人委屈自己,卻被當成傻子。一路走來,我們用自己的善良喂瞭不少沒良心的人,人生短暫,我們隻想對身邊每個人好一點,或許別人覺得自己聰明,可我們也不傻。我們可以裝傻,但不要以為我們真傻,何必戳破。術業有專攻。很多教授學者,上網不多,和我這樣專門研究網絡輿論的時評作者,特長不同。他們可能分不清材料和證據,分不清事實和經過裁剪的事實,分不清客觀陳述和主觀論斷,不懂得信息效力,不懂得可證偽性,不懂得邏輯論證,不懂得輿論傳播。但這不要緊,幾年瞭,也該醒瞭,失戀恢復期也就半年而已啊。文壇出瞭幾個異類,不太乖,但是又賣火瞭,賺瞭大錢,有人不喜歡,有人喜歡,都很正常,急得跳腳,搞什麼“清潔”啊,沒有必要。因為,文壇隻是個屁,而且的的確確就是個屁。——破破的橋打遊戲隻要你累積時間就會不斷增加經驗值,證明你是一個老玩傢。但生活不是這樣,時間的長短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是聰明還是愚笨,如果被成見和別人的生活體驗束縛住瞭自己的選擇和視野,那活著不過是某一刻的自己周而復始的重復。一天,和一年,也沒有什麼區別,反正不相信的永遠陌生,不願意嘗試的永遠恐懼。媒體人越來越年輕缺乏經驗,這是小問題;大問題是越來越自以為是,以為自身影響力能大大決定企業的命運。盲目的不可一世,讓這個行業逐漸成為萬人唾棄的行業。95%的媒體人是沒有任何價值的,隻是靠一種畸形的行業泡沫,被企業當作狂犬和衙役圈養著。——@伯通李

下一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