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2:13:00
文/於震
作為一個曾經因為被評價“男子氣概不足”而感到失落到如今還挺喜歡“偽娘”這個稱呼的人,因為性別標簽所產生的諸多誤解讓我不但從書中有所閱讀,也在現實中有所經歷,我一度困惑,為何在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可以如此輕易的貼上某種標簽並且津津樂道?
比如健碩的肌肉是“純爺們”的象征,但是健碩的肌肉可能沒能讓他在遇事之後有所擔當;比如把“以事業為重”掛在嘴邊是男人“上進”的表現,但是這種上進可能帶有著濃重的大男子主義;再比如頂著一幅滄桑的臉孔是男人有“男人味”的體現,但是這種“男人味”可能讓他還是做不好一個丈夫或者父親的角色;還有在酒桌上的意氣風發是多麼有“男子氣概”,但是他可能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不會說:加油,堅持下去。
那麼當你護膚時會被當做瞭“偽娘”;當你學習穿搭是會被認為瞭Gay;當你在酒桌上不那麼豪爽時被當成瞭軟弱;當你承擔瞭半數傢務和照顧孩子被當做瞭帶有諷刺意味的“二十四孝老公”;當你沒有表現出強烈的保護欲和控制欲是被當做“慫”的榜樣,當你沒有以“事業為先”又被貼上瞭“不務正業”。這些標簽就變得不那麼經得起推敲瞭。
最後,我開始理解,原來有這種困惑並不奇怪,面對大多數人喜歡貼性別標簽的行為,以上種種也不過是這種行為的冰山一角,而這種行為源於文化中的粗暴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認為女人做的很多事情,男人是不能做的,你做瞭就是懦弱、膽小,沒有所謂“男子氣概”的象征,甚至這種價值觀直接無視這件事情是否真的有需要去做的必要和意義。那麼隻要你違背瞭這個原則,你周圍就會有一大堆人出來調侃你,並非你真的錯瞭,而是你作為他們的同類,居然率先踩瞭紅線,這讓他們感覺不適應。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一個男人是不是有擔當和他是否敷面膜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是前者太難量化,所以需要有一個粗暴簡單的衡量方式來保持男人優越感和認同感,這種方式要足夠簡單來保證廣泛的傳播性,逐漸演變後的其中一部分就成瞭今天文章開始的困惑。
當然,我無意去當什麼佈道者,也不覺得一篇文章能改變什麼,隻是對於我個人來說,我希望可以拋棄性別標簽去做真正有意義,有必要的事情,它是健身,是護膚,是不無腦逞英雄;我希望我可以敞開胸懷接收周圍所有人的任何評價,它可以是偽娘,可以是“你怎麼這麼女人”;我希望因為共鳴和悲憫可以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我希望這種修養讓我所處的環境因為我有瞭一點點的不一樣。
如今,盡管還有人給我貼上這樣、那樣的性別標簽,但是因為這種改變也同時讓我感受到更多人對我的善意和欣賞。我想,不去被某些主流價值觀所裹挾,反而能體驗到意想不到的生活。
點評:為什麼我們常常不屑與他人為伍,卻害怕自己與眾不同呢?或者喜歡與眾不同,又害怕別人奇怪的眼光?隻因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無法獨立的思考,還可能連說服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哪裡需要刻意的標新立異、特立獨性,倘若能有足夠的勇氣、善思、常識、理解、客觀,大概也就不會無知無畏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