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老公:我今天這件衣服好不好看?
老公回:好看。
於是女士委屈瞭:你回答得怎麼敷衍啊?你是不是不愛我瞭?你說!你外面是不是有人瞭?!
逼得很多老公不得不學會終極一招,深情地抱住對方,語氣裡充滿痛悔:都是我不好,讓你問這樣的問題。智慧:
奢華和教養的分界點在哪裡?一個向外——求勝。一個向內——求安。無時無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傾慕奢華。無時無刻不在要求自己進步,自然就有瞭教養。一一羅胖。知識本身沒啥問題,而是我們腦子裡裝知識的那個架子出瞭問題。比方說,昨天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劉邦和秦始皇居然是同一代人,他隻比秦始皇小三歲。但是在我們的認知框架中我們覺得一個是秦朝的開國君主,一個是漢朝的開國君主,自然就會把他們看成是兩代人。這就是個典型例子,我們上瞭知識框架的當。我犧牲瞭花在臉上的功夫,才贏得瞭心靈上的富足——聽說有人每天要花半小時化妝,好吧,如果是我,我寧願花半小時捏幾朵粘土小花。我得感謝我父母,他們給我中等的容貌,既沒有讓我太醜成為笑柄,也沒有讓我漂亮到願意去花太多維護維修成本。當然,也謝謝你們,你們都沒嫌我醜——我知道你們審美標準高。——秋水關於佛法,我很認同一個解釋:諸行無常,任何告訴你某種存在能夠永恒不滅的都不是佛法。諸法無我,任何告訴你可能存在大我、本我、神我、真我、神、造物主、主宰者的都不是佛法。涅槃寂靜,任何告訴你修行的目標不是歸於涅槃寂靜的,而是成神、長生不老、融入大我、融入靈性以及其他非涅槃寂靜為目標的都不是佛法。要想瞭解佛,在開始的時候,可以讀各種詮釋的版本,比如南懷瑾(但也不能盡信,他有他的局限性),要想達到真正瞭解中國佛法,還是要讀佛經原文(指玄奘、鳩摩羅什等的譯文,梵文這東東可不好學啊——差點手順寫成鳩摩智……),道、儒,同樣的道理。——秋水我非常喜歡“深入淺出”一詞。我對這個詞的理解就是,在接觸到新事物的時候,首先知道一些它的皮毛。不斷地去抽象出屬於自己的方法論,比如學習方法,並不斷優化,此之謂“深入”。接下來,通過你自己的方法論,再次回到知識的皮毛上,以新的觀點去認知它們,此之謂“淺出”。深入並淺出多次後,我不能保證你能成為大師(否則我自己會讓自己先變成大師),但是我相信你能發現一片新天地。——子回:學霸和文盲我沒時間去恨,因為墳墓會給我作梗,而生命又沒有豐厚到,我能懷恨終瞭。—-狄金森我不迷信權威,大師們告訴我“信我者,得永生”,我笑笑就閃人瞭。大師教育我,我之所以沒成仙是因為心不誠,我也隻能當笑話聽。科學也許有局限,但是樸素的道理是三天不吃飯、人就餓得慌,那樣的時候,我知道,就算我有再強的意志力,也不中。問題總要辯證地看。分情境,宜權變。——秋水“抱樸守拙,涉世之道。”一個有修養的人,不講究做事的圓滑,而是要保持樸實、豁達的個性;深諳世事卻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歷經蒼涼卻不失純真,才是最智慧的練達。生命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每一個文化人一生的追求,而在網絡上隨便一搜索,便會出現成千上百個詞條,告訴你要怎樣成為一個優雅、有素質、有涵養的人,其實我覺得很簡單,時刻牢記“謙虛、尊重、寬容”三個原則,便是一切完美攻略的前提。——逗號:可以不美,但要優雅
觀點:
“人們必須不斷學習使用新的技能而不是依靠技能的不斷熟練,新手正代替熟練工種維持社會運轉,一旦你成為老手,也正是技能不再有用的時候”,這就是新媒體時代的“規律”,如果還在沿用舊的思維,必然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醒客《重新理解媒介》我建議官員少看些權謀圖書,多看看艾維特·羅吉斯所著《創新的擴散》之類圖書,想想看怎樣科學地、穩妥地推進一項行政,不至於弄到民怨沸騰。當然,這隻是水平問題。比水平更關鍵的是人有無人心。我又想,都能踩著棺材搞往上爬搞政績的人,就是上瞭哈佛肯尼迪學院學點行政技巧又能怎樣?——南橋:砸棺事件中的人倫悲劇聽吳曉波講過一個理論——集權制國傢並不排斥市場經濟和自由交換。但是在自由市場中,國傢總是在尋找一個“渡口”,就是大宗的資源和交易的必經之地。 “渡口”一旦被找到,國傢及其分利集團就會把守住這個要隘,對市場進行抽血。過去有鹽市,現在有股市。有時候不要貿然答應幫忙,若是最後沒有做好或是做到,本該被感謝的反而是一種嫌棄和自責,看似爛好人其實也是在不負責任的境地中無法自拔。生活賦予我們的艱辛可能不隻是肉體,更多的是,要從生活中不斷的總結出那些有意義和沒有意義的道理。——逗號我的生命,要浪費在某些我認為有意義的人、事、物上,“有意義”的標準,是由我自己確定的。楊絳先生在《將飲茶》中說,“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蕭秋水很多人拿到一本書,覺得好,很受鼓舞,於是拿出十二倍的熱情來去實踐,這原則上是好事,但是不能過,要把握好那個度,我見過不少過度營銷過分熱情的人,那種熱情,讓人害怕。有節制的推銷,可能更好一些,品牌建設、專傢養成,都是漫長的道路,急不得。”帶著使命感服務他人“,重點在於”使命感“和”服務“,一個人的熱情,不應對他人形成壓迫,熱情地催別人幫忙,未必適宜。——秋水4月28日人民日報發起#遠離朋友圈#的微博話題,網友們紛紛吐槽,並且總結出瞭朋友圈的最可惡的幾大派:1、廣告刷屏派;2、心靈雞湯勵志派;3、集滿點贊送禮派;4、偏方秘方養生派;5、親友海外代購派;6、流言蜚語傳播派。朋友圈本來是熟人之間的分享,但卻充斥著讓人厭煩的廣告,各種心靈雞湯等“垃圾讀物”,以及各種隱私,各種曬,如今看朋友圈簡直就是對視覺的一種綁架。隻能對天長嘆:你的世界我的不想懂!我不清楚別人是怎樣想的,對於我來說,朋友圈是一個極為私密的地方。我在這裡觀察朋友的生活,他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同樣,他們也那麼觀察著我。這樣一來,我們即便天各一方,也能知曉對方的生活軌跡。當我們久別重逢的時候,也不至於除瞭回憶往昔,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和菜頭:我是這樣清洗朋友圈的把A、B、O、AB四種血型替換成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血統,說出去是不是就帥多瞭?再結合二十八星宿以及屬相,簡直酷炫到沒朋友。“你好我是金猴心月狐,我的血統是青龍,沒辦法給白虎血統的人輸血,我有個玄武血統的朋友,他應該可以!” ——@馬伯庸人類在恐懼與興奮之間搖擺的天性讓我們陷於經濟困境,沒有任何經濟模式能夠抑制這種情況的出現卻不帶來嚴重的後果。監管是人們所謂能有效解決當前危機的方案,但它在歷史上從未能夠消除過危機。——艾倫·格林斯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