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23:17:59
5月11日母親節,此文獻給以智慧養育子女的父母們!
這樣的話你一定耳熟能詳:
“孩子,我這是為你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是過來人,我知道什麼才是對的!”
“你現在恨我,長大瞭你會感激我!”
“現在如果我不提醒你,將來你吃虧瞭就會怪我!”
但這樣的話不知道你聽過沒有:
“關於這件事,孩子,我並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你得自己去嘗試!”
“我不能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也許你是錯的,但誰又能次次都對呢?我也做不到啊。”
“如果你碰壁瞭,我的胸懷永遠為你敞開,但我不能為你做任何決定。”
在美國參加傢庭聚會聊到孩子,經常聽到的理論是:“醫生的兒子不見得就是醫生。”“球王的兒子肯定不是球王。”裡根年輕的時候是演員,小佈什年輕的時候是個吸毒、玩搖滾的浪蕩子,如果他們的父母費盡心思、用盡手段,把他們強行“掰回正路”,也許就沒有此後的總統先生瞭。
讓孩子走彎路的真理是,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冥冥之中,所有的選擇串在一起,成瞭一條彎彎曲曲卻順理成章的道路。如果傢長橫插一杠子,路就斷瞭,沒有邏輯關聯瞭。不讓孩子走彎路,留給孩子的也不會是直路,而是破碎的路,那將是孩子一輩子要面對的茫然和被動。其實,隻要能自由選擇,就是幸福的,哪怕是一條曲折的路。
彎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我在加拿大McGill大學進修的時候,我的導師Friedmen邀請我參加他女兒的婚禮,我驚訝地發現他的女兒才19歲,大學還沒畢業,而且她念的是印地語系,完全沒有繼承Friedmen的應用心理學衣缽。
後來在一次集體討論過後,我問他:“為什麼不指導女兒走一條更好的路?”Friedmen用藍色的眼睛慈愛地看著我:“什麼是更好的路?”我邊想邊說:“讓她選擇一個好的專業……”Friedmen打斷我:“那什麼是好的專業呢?”我說:“應用心理學啊、金融啊、國際關系啊……”Friedmen:“然後呢?”“然後她就可以進很好的機構成為專業人士,然後找一位很般配的郎君,過上幸福的生活。”
Friedmen笑瞭:“可是我現在就非常明確地知道,我女兒目前很幸福。”他說:“如果當時我粗暴地阻止她和Joe來往,而且逼迫她去學自己不喜歡的金融,對,她可能會順從我,進很好的機構,找個比Joe有錢有地位的男人,但是,然後呢?然後她會在某個普通的夜晚醒來,覺得自己的人生完全沒有意義。她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也許,她會用一些心理暗示來幫自己渡過這個難關,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她最終不得不來找我,因為她得瞭抑鬱癥。”
“現在,她早婚,可能會經歷為人妻為人母的種種艱辛,甚至耽誤她的學業。她學瞭一個很偏的專業,可能會失業,或者被派往萬裡以外某個貧民窟做社會工作,缺吃少穿,還要擔心感染疾病。這一切在我眼前清晰可辨,我當然會心痛,但是我知道,她不會抱怨,她會在每一點艱辛後面積極尋找幸福的蹤跡,因此,她的人生是完整的。如果她感到這樣的生活很幸福,那麼這條路對她來說就是正確的。如果她覺得不幸福,她自然會走回來,我又何必多此一舉?”
“讓孩子直面自己選擇的路,就算選錯瞭、走錯瞭,她也會收獲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哪怕有一天把她放到森林裡,她也有可能自己找對路出來。反之,一直給孩子安排陽光大道的傢長,卻斬斷瞭孩子選擇的能力和直面彎路的勇氣。其實,彎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不走彎路的孩子不是孩子
Semantha告訴我她跟兒子George在一起的時候,更多的是告訴自己要“忍住”,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指揮兒子做這做那。在美國,一個嘮嘮叨叨、滿嘴大道理、總是把“我早就跟你說過”掛在嘴邊的母親,是要受到嘲笑的,會被認為老土,不懂得教育方法。
有一次George喜歡上瞭一個女孩子,為她神魂顛倒,竟然把自己買自行車的錢拿出來給女孩買禮物。Semantha知道那個女孩兒隻是玩玩而已,但是她不能說,隻能眼巴巴看著。
那天晚上,George興奮地說女孩兒答應和他約會,Semantha真想當場拆穿她的假面具,但是她不能,她若無其事地問兒子:“你準備安全措施瞭嗎?”George很感動,上前吻瞭她一下,說:“放心吧,都準備好瞭。”然後就開著車絕塵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