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你卻不愛你

2016-08-13 16:47:34

秋天是個衡量的季節,老話來講,要麼貼秋膘,要麼泄暑熱,主要跟相較春夏的體重、精氣神有關。

朋友總是把我當做個靜心冥想的好去處,有點波動的時候,習慣性的招呼我。因著我的懶散,很多朋友的聯系都屬於“被聯系”。你就看吧,什麼時候一個很久不聯絡的朋友聯絡你,要麼是心情波動瞭,要麼就是有高興的大事瞭,借錢還錢的倒不多。

敏銳在這個時代基本被定義為敏感,於是我這個理工科腦袋偶爾就被別人定義為入錯行的。鈍感被裝飾成麻木的時候,隻有拿著更多的可以計算得失收益的事情充實自己。於是,偶爾來個朋友的,在我這做些心靈傾倒行為,自己倒是有點小小的興奮和期待。

朋友形容他是一個飄在空中的,線已然斷瞭的風箏。生活很好,工作很忙,但覺得離自己好遠。知道孤獨是宿命,再多的事情也是需要自己面對的。他覺得幸福這個東西是存在的,但說自己幸福的人是虛偽的。他覺得懂得比愛重要,但懂得他的人同樣不懂得自己。那他追求的懂得,也就是另外一種虛妄。。。

“放飛自己,禦風而行”。年輕時,這是每個人的夢想吧,或是釋放出自己的一種賭博。賭不來未來,也要賭在當下。隻是不太明白,那個拿著線的自己和空中的自己有什麼關系?我最喜歡聽人說,我覺得我離自己越來越遠,前邊這個“我”和後邊的“我”又是什麼關系呢?是那個審視的自己穩妥,還是那個放飛的自己更理想?饒舌的時候就戲謔,飄蕩的感覺來自於對比那個穩妥站著的自己?但那是一種目標還是一種標準或是純粹的幻想?

生命總是會自己尋找出路。如果抱著自己到死亡的瞬間,才懂得自己的想法,那這個人生旅程有點小小的艱辛和淒苦。人生最偉大的事情一定不是死亡,而是你還活著。但你缺乏對自己生命起碼的尊重和敬畏,那就隻好總是在無窮的幡然悔悟或渾渾噩噩中來來去去。

你拿無窮的理由和事物去充實自己,然後自以為可以不覺得孤獨,但奔來忙去,反倒在充實裡尋找到太多被迫的理由,開始厭倦自己。你是因為孤獨才覺得艱辛?還是因為,沒有理由不面對你的人生而感到恐懼?看著自己,永遠是,一半是迷戀、一半是恐懼,一半是美麗、一半是醜陋,一半是驚喜、一半是懷舊,一半是自己一半是被迫的自己。幸福自然不存在,因為沒有“被幸福”的人生,隻有自我幸福的某一瞬間。

你永遠給自己尋找選擇的理由,但永遠是披著“被迫”的外衣。讓你承認你有選擇的權力,比讓你承認你自己獨立活著還難。孤獨的人有權選擇,有權選擇的人可以幸福,幸福的人不虛偽。但你不敢幸福,因為你不敢孤獨,不敢選擇,你需要“被孤獨”“被選擇”“被幸福”。

懂得誰都很容易,心靈雞湯、信仰經書、勵志利器,俯拾皆是,抬眼滿目。前幾天在閱讀讀書討論心靈雞湯,“心靈雞湯到底要不要好不好?你不知道是母雞熬的還是公雞熬的,也不知道雞是怎麼長的,也不知道熬制的過程和作料,這個雞湯不喝也罷。但你有意識的去開放自己的視角,去從隻言片語或是有點絕對化的語言裡瞭解的更多,心靈雞湯永遠是雞湯,裨益很大。”其實再多說幾句,心靈雞湯是對你自身經歷的提煉和警示,那是好東西;如果僅僅是為瞭給自己逃避自己尋找幾個名言警句,不是蜜糖必是砒霜。

推而廣之,那個你要懂得你的人,你沒事傾倒自己思緒的人,是讓他學會給你找理由逃避自己,還是讓他告訴你你的所有的理由不存在,需要你真的面對自己?

放下還是拿起,最多的雞湯成分;當下和舍得,最常見的雞湯招牌;得失與快樂,最誘人的雞湯容器。可惜的是,你不懂有時候拿起是放下,放下是拿起,比如愛和恨;你不懂當下不是無視過去將來,而是建築未來的過去和未來的當下,比如堅守的現在;你不懂笑看得失,不是想得得不到、想付出卻不敢付出的理由,是你付出你應該付出的,耐心喜悅安然的等待結局,比如承認世界的公平而不是尋找付出和收獲的即時。

你要那個懂你的人,懂你以為應該的自己,還是現在的自己,還是那個在兩者之間跳躍變換的自己?你都厭惡自己和恐懼不同的自己,你要求對面的那個人閃轉騰挪、隨時招呼、隨時無縫對接,他要麼累的像個狗,要麼你厭惡惡心的可以。於是,沒有懂得你的人,或者僅僅有幾個些微懂得你的人,你不愛他他不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