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08:33
古典 /新精英創始人
作為一個職業規劃師,總有人神叨叨的跑來問我這個問題。“你說,人為什麼非得要結婚?”問這話的往往隻有兩種人 —— 一種是被年齡綁架,受不瞭每年都有人問“你怎麼還不結婚”想隨便找個人嫁的人;另一種正在戀愛中,卻被婚禮的瑣事搞得不勝其擾的人。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結婚並不是某個民族或時代的獨特產物,從非洲的原始部落,到文化悠久的中國、印度,到歐洲美國,都有婚禮的習俗 —— 婚禮是個普世要求。史上能找到關於人類婚禮最早的文字記錄如下:
我來自北京周口,你來自雲南元謀,我握住你毛茸茸的雙手,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
好吧,這是個笑話。不過當毛茸茸愛情產生,愛情結晶也隨之而來,我們的老祖宗需要面臨一個重大的生活難題:一個人無法養大孩子,養育需要一個人外出打獵,一個人在洞裡照顧。孩子養大瞭,自己的生老病死才有保障。但養大一個孩子的時間實在是太長瞭,不靠譜的男人們真的能撐到孩子長大嗎?原始社會的女人們都是史前心理學傢 —— 誰能保證這個死男人不假裝打獵跑別的山洞裡去瞭?那個時候即沒有移動賬單查詢,也沒有 iPhone 的神定位,所以女人們需要一個機制讓這種關系持久,這就是婚姻。這也是最原始的結婚理由:“組團養娃過日子”,不得溜號罷工。
接下來的幾千年,人類有瞭文明、商業和貨幣。但這個最基本的理由還是沒有太多變化 —— 結婚讓我們生活更加經濟,結婚能讓孩子能有戶口,結婚能養兒防老……“找個靠譜的人過日子”還是大主題。我們在婚前講究門當戶對,這是為瞭組隊的實力均衡,我們在結婚時擺喜酒,這是希望大傢集資,好讓傢庭買的起組團必備道具“三大件”,然後兩夫妻在眾人面前許下誓言,“不管生死、疾病、衰老,不離不棄”,然後點點頭殺向人生的大 BOSS 。
但是在今天的社會,結婚底層生存意義被逐漸抽離 —— 今天的社會無需結婚也能生孩子,一個人帶大孩子也不是沒有可能。原本隻屬於傢庭的工作被分包出去:我們傢的阿姨燒菜就比我老婆好 ; 我在修漏煤氣灶方面負於樓下小夥子幾條街。當生病瞭有醫院,老瞭有養老金和敬老院。當經濟能擺平一切,而每個人都能賺到錢,為什麼還要結婚?
現代的婚姻的意義更多在心理上 —— 我們天生都是孤獨的個體,孤獨的來,孤獨的去,我們面對生老病死,得得失失,需要支持 ; 我們面對生活的瑣瑣碎碎,需要陪伴 ; 我們面對美好點點滴滴,又需要分享。婚姻讓我們不那麼強大的內心不那麼孤獨。現代的戀人們越來越因為陪伴而結婚:“找個心靈的朋友”,讓生命因為陪伴而完整,不孤獨。
所以,一個完美的結婚對象,應該是一個身體、生活和靈魂都能陪伴你的好朋友。不過這樣的人是個小概率事件。大部分人的婚姻讓自己更完整,卻也並不完美。而大部分剩男剩女都在等待那個完美 —— 如果你真的決定等待一個完美的人,你需要有心理準備 —— 完美的愛情,也許會在下一刻,也許一輩子都無法等來。如果有你一顆足夠強大,能一直等待的內心,這也是好選擇。
明白結婚的兩重意義:組隊打怪和完整人生,關於婚禮的意義就清晰很多 —— 婚禮就是結婚的立項過程:第一要做好團隊的物質準備,第二要做好團隊的心理準備。我們絕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前者 —— 買房、裝修、婚紗、酒店、宴請……卻很少思考後面的準備。
為瞭讓婚姻更幸福,結婚前必須要做三件事:
1. 告別:
告別單身和原生傢庭:好好與傢人告別,和他們計劃一些真正重要的時光,比如陪爸爸媽媽做最重要的三件事。和你的哥們姐們好好告別,和他們幹點瘋狂的能記得的事。給你的曖昧打電話,告訴他們“我一直把你當妹妹 / 哥哥”。你需要空出空間,才能讓另一半進來。很多婚姻一吵架就要找各自爸媽,甚至有人的結婚理由是“讓父母親不再擔心”,都是因為結婚前,缺乏“告別”。
2. 物質準備:
準備一些共同生活的必須道具 —— 那些父母親覺得無比重要的東西,房子車子電器裝修彩禮婚紗喜宴點菜什麼的。
3. 規則:
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第三件事:共同生活一段時候,訂出一些互相陪伴的方法和規則,這是我收集到的一些有趣規則: